09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来源:优易学  2011-11-21 18:44:4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盘盈利得,主要指对于现金等清查盘点中盘盈的现金等,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足以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所发生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足以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所发生的净损失。

  盘亏损失,主要指对于财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资产,在查明原因处理时按确定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等于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的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

  纳税调整项目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四、本年利润的核算

  (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表结法下,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需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从而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2.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合计数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数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但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

  (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会计期末,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企业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点评:本章与2007年大纲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大家在学习时应重点关注:收入的特点和分类、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费用的账务处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