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报表调整总结
来源:优易学  2011-10-13 13:25:4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1、会计政策变更:
  调整资产负债表报告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报告年度的上年数
  2、以前期间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调整资产负债表报告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报告年度的上年数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调整资产负债表报告年度的当年发生额和利润表报告年度的当年发生额。
  商品销售退回:
  无论是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还是报告年度销售的商品退回,如果退回所属时间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则冲减报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折扣、折让。其他时间退回的均冲减退回当月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折扣、折让。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退回的:
  1、若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2、若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按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到的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进行调整。
  3、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应一并调整。
  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
  1、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2、企业将自产的产品对外投资、用于在建工程等。
  会计按成本转账,税法按计税价格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3、售后回购
  会计: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核算,回购价与售价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税法:按计税价格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回购价与售价的摊销税法不认。
  4、售后回租:
  会计: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递延。要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并在该资产的租赁期内按照租金支付比例(经营租赁)或折旧进度(融资租赁)分摊,分别计入当期费用。
  税法:按计税价格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调整分摊的递延收益。
  5、非货币性交易:
  会计:按成本结转换出资产价值
  税法:按计税价格确认收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6、关联方交易:
  会计:按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收入,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税法:按计税价格确认收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也即会计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税法不认。
  比例数字:
  1、投资权益法核算:投资单位占被投资企业所有权20%(含)以上
  2、非关联交易:对非关联方销售量占20%(不含)以上
  3、非货币性交易:补价小于25%(含)
  4、或有事项:
  基本确定:大于95%(不含)小于100%
  很可能:大于50%(不含)小于95%(含)
  可能:大于5%(不含)小于50%(含)
  级小可能:大于0%小于5%(含)
  5、借款费用:非正常中断超过三个月(含),停止资本化
  6、合并报表:持股比例过半,即大于50%(不含)
  7、融资租赁:
  购买价低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5%(含)以下
  租赁期占尚可使用年限75%(含)以上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低于租赁资产账面价值的90%(含)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