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法规—农用地的主要特征
来源:优易学  2011-11-19 17:26:1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的特征主要包括:
  1.生态利用性。农用地主要是依赖于土地的肥力,直接从耕作层中生产农作物,它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农用地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农用地所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多元的,功能是复杂的。它既利用土地本身,又利用土地的地上环境条件(如地形、温度、光照、降水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制约作用,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更为重要。同时,农用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资源价值取决于系统循环状况。农用地生态系统是以农地为基础,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要素构成,以作物群落为中心,以农作物经济产量为目标的可以人为调控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该系统又承载土地、森林、河流、沼泽、滩涂等次级系统,农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农地生态经济系统与非农地生态经济系统之间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从而维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使土地价值(效用)(含农用地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持久的实现。
  2.利用逆转性。即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农用地内部各用途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并且具有回复到原用途的可能性。
  3.利用的相对粗放性。与建设用地相比,农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而利用强度相对较弱,精耕细作,密集的资金投入等只是个别地区。
  4.利用的永续性。农用土地资源,只要利用得当,不仅有自行恢复和再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永续利用。相反,如果掠夺式的过度利用,其生产能力就会遭受破坏,即使可以恢复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投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在农地利用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水分虽然不断地被植物吸收、消耗,但通过施肥、灌溉、耕作、作物轮作等措施,可以不断地得到恢复和补充,从而使土壤肥力处于一种周而复始的动态平衡之中。
  同时,农用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手段,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仅没有削弱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还将越来越强化其间的关系。其它部门的生产资料可以更新淘汰,用新的生产资料或产品替代,如用硬质塑料代替某种钢材、用合成板代替木材等。作为农用地的土壤却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取代土地的替代品来生产农产品。
  例题: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    )、养殖水面等。(2002年《土地管理基础》试题)
  A.林地
  B.园地
  C.牧草地
  D.农田水利用地
  答案:ABCD
  解析: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属于其他农用地。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