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草海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制度分析(一)
来源:优易学  2011-8-8 16:40: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一、导言 
   中国部分地区自然资源的退化与农村人口的贫困是联系在一起的,资源退化导致贫困,贫困又加剧对资源的掠夺,这种恶性循环日趋严重。在中国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环境保护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保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走脱贫与自然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对于保护区以及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的西北部,紧邻威宁县城的西南侧,是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顶点区域,面积120KM2。草海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草海,现有水面面积27.5KM2,平均水深2M,水面海拔高度2171.7M,是世界十大最佳观鸟区之一,它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系整个云贵高原的生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因湖内水生植物繁茂而得名,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侯鸟的重要越冬地,草海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白皮书)中,草海被列为国内一级重要保护湿地。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各种污染物的不断涌入,导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受得了严重影响,社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户生活贫困。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如何运用行政、技术、法律、经济等手段去遏制,其基本的特色是“堵截”。笔者认为,市场化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成果与生态环保并非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而我们应另辟蹊径,通过理论创新来揭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和机理,进而探索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体系。其基本的考量是建立在利益激励兼容基础之上的“疏导”。我们认为,欲使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中国农村农户投入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可持续。没有第二个“可持续”就难以有第一个“可持续”。而这第二个“可持续”一旦实现,则实现第一个“可持续”的成本(包括有形的可计量的成本和无形的难以计量的成本)将是较低的,将是“经济”的。本文从集体行动的理论逻辑探讨公共事物的治理结构,认为集体行动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不足。有关集体行动的理论和实践应为转型经济条件下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实施成本较低的对策新思路。 
  二、草海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及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 
  据考证,草海形成于15万年以前,现存草海的历史变迁,可分为自然衍化和人为影响两个阶段。其自然衍化总体上经历了生成、消亡和复苏三个历程(复苏时期大约是186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频繁活动,草海进入了人为影响阶段。草海复苏后,水域面积曾达45KM2,每年6、7月雨季,常因洪水而淹没湖滨的颠黔公路及部分农田,形成一定水害。1958年,有关部门制订了综合治理草海的计划,并于当年对草海实施了排水工程,使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KM2。这是人为活动对草海生态环境的首次干预。1970年,为了得到更多耕地,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水工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耗费130多万元资金和200万个劳动工日,加宽、加深了1958年挖掘的排水渠道,炸毁了出水口的大桥节制闸。到1972年,草海仅存约5KM2的水面。 
  人类在对大自然的索取方面几乎无所不能,但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1972年的大规模排水造田工程,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反而使草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因草海底部泥炭层很厚,常年积水不干,兼之有成片的裸露岩层,实际仅开垦出农耕地5700余亩(约为3.81KM2),而原来计划是要垦出农地46500亩(约31.02KM2)。草海排水后使局部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空气湿度减小,威宁当地大气中每年损失970万吨水气,大气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降低,灾害天气增加,春旱加剧,夏季低湿,秋雨增多,大风、冰雹增多,霜冻加重,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由于湖泊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流量减少,湖滨周围水井干涸,水质矿化度增高;生物种群减少,迁飞鸟类几乎绝迹。在1956年~1982年之间,草海集水域内的森林覆盖率由36%降至10%。到1970年代末期,湿地和水鸟几乎全部丧失。1975年,仅有35只黑颈鹤在草海越冬。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