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精讲讲义(21)
来源:优易学  2010-1-9 12:29: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调查内容
  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2)调合方法
  生态环境现状调有的方法包括:
  a.收集现有资料。
  b.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归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同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c.野外调查。
  d.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e.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f.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要回答主要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
  a.从生态完艇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
  b.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白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c.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主要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参见铁路部分,本部分主要分析其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因清理现场、减缓坡度或修筑路基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并可能破坏沿途的自然、文物和景观。山区修路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弃渣流失还可能导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地带修筑路基不仅会占压农田,更有取土挖毁耕地和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恢复问题;公路破坏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区时,还要履行有关法规的要求。植被破坏和施工机械噪声迫使野生动物迁移或丧失。上述影响也出现在采石场等材料采集地。在环境敏感地带或附近施工时,还有对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问题。具体从工程组成来分析,
  包括:
  a.路基施工:开挖和填筑为主的施工活动
  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是改变了线形地表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般情况是:占用土地(注意基本农田);降低生物量,降低自然系统稳定现状;干扰地表天然的物流、能流、物种流。
  b.桥涵工程:开挖和填筑河道两岸
  扰动局部地表现状,特别注意桥墩建设围埝(堰)对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施工引起悬浮物增量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土著种和特有种)的影响,如在洄游产卵季节不合理的围堰,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
  c.隧道工程:改变地层局部构造
  除产生大量弃渣外特别注意施工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注意地下水流态的改变引起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施工爆破噪声和振动对居民和大型野生动物的影响,矿山地区注意诱发岩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等。
  d.站场工程:改变局部地表土地使用现状
  特别注意占用基本农田和在偏僻山区诱发城市化和人工化倾向,在天然植被分布良好的拼块中开天窗,使生境破碎。
  e.辅助工程:临时用地施工,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砂石料场、临时码头、便桥、材料厂和轨排基地等
  辅助工程施工主要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干扰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以及诱发荒漠化进程(如戈壁地区施丁辅助工程扰动了地表稳定的覆盖层——砾幂、沙幂、和揣漠草被,激活沙丘;山区辅助工程施工诱发水土流头——雅鲁藏布扛山坡破坏了苹毡上;丘陵地区施工造成大片弃用地,形成沙源等)。
  注意“大临”工程,指公路、铁路建设中的桥梁厂等,山于占地面积大、施工内容特殊,施工结束后很难恢复,要列专题评价。
  f.取弃土(渣)场: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自身土石方不能平衡,需另建取弃土(渣)场
  这些场地施工要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局部生境的功能和过程,特别注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繁殖地、育幼地、主要觅食区域、野生动物饮水区和汇水区域、居民点上游、生态用水区域、易诱发荒漠化区域等)。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wangpeng6151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