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钟) |
1、单项选择题(30题) |
1.爱情的基本倾向是( )。 |
2.互惠互利 |
3.社会制度 |
4.无私奉献 |
2.社会认知论的主要观点是( )。 |
1.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3.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其感情相符 |
4.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行为中的重要性 |
3.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 )。 |
1.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 |
2.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 |
3.靠道德培养来实现 |
4.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
1.对客观刺激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测的过程 |
2.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 |
4.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 |
5.社会学习论的主要理论假设是( )。 |
1.个体通过强化能学会某种行为 |
2.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3.应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 |
4.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 |
6.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P代表( )。 |
2.个体 |
3.个体所处的情境 |
4.函数关系 |
7.成就动机是指( )。 |
1.个体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的动机 |
2.个体想要达到目标的情境但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
3.个体为释放多余冲动而有意伤害他人的动机 |
4.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
8.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 ) |
2.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
3.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
4.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
2.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
3.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
10.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 )。 |
1.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
2.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
3.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
11.“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爱情( )。 |
1.游戏式 |
3.激情式 |
4.逻辑式 |
12.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 |
1.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
2.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
3.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
4.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
1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心理层面是指( )。 |
1.主我 |
2.客我 |
3.本我 |
4.自我 |
14.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这是归因的:( )。 |
1.不变性原则 |
3.协变原则 |
4.客观性原则 |
15.如果个体不明确其所扮演角色的地位、他人的要求及期待等,就可能产生角色失调,这类失调被称作( )。 |
1.角色冲突 |
2.角色不清 |
3.角色失败 |
4.角色矛盾 |
1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导致的印象形成的效应有( )。 |
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3.定型 |
4.刻版印象 |
17.( )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它既有先天遗传的成分,也有后天习得的成分。 |
2.言语表情 |
3.面部表情 |
4.身段表情 |
18.社会学习论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是( )。 |
1.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 |
2.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体现个体的攻击欲望 |
3.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来消除 |
4.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
19.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是( )。 |
1.自我 |
2.身份 |
4.地位 |
20.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
4.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
2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这种现象是( )。 |
1.光环效应 |
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3.定型 |
4.刻版印象 |
22.塔尔德《模仿律》中提出的“个体对本土文化的喜爱,总是优于外域文化”被称为( )。 |
1.结果律 |
2.下降律 |
3.几何级数律 |
23.下列关于访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1.访谈中的气氛应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
2.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问员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
3.结构化访谈中,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
24.人际沟通按组织系统可分为( )。 |
1.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4.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
25.结构访谈是指( )。 |
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内容较为广泛的面对面会谈 |
2.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
3.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的粗线条式的访谈 |
26.亲和起源于( )。 |
1.恐惧 |
2.喜欢 |
3.依恋 |
4.本能 |
27.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 |
1.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
2.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
4.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
28.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称为( )。 |
1.平均模式 |
2.加法模式 |
3.加权平均模式 |
4.逻辑平均模式 |
2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1.班杜拉 |
2.麦独孤 |
3.马斯洛 |
4.弗洛伊德 |
30.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影响人际认知的心理效应是:( )。 |
1.首因效应 |
2.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 |
4.刻板印象 |
2、多项选择题(20题) |
1.问卷设计的原则有( )。 |
1.目的性原则 |
2.系统性原则 |
4.非歧义性原则 |
2.图式所具有的作用是( )。 |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
2.影响对表象对象的选择 |
3.影响个体的记忆过程 |
4.影响个体的自我知觉 |
3.印象整饰的策略有( )。 |
1.戴上“面具”,把自我隐藏起来 |
2.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待 |
3.按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 |
4.关于自我概念,正确的是( )。 |
1.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
2.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知 |
3.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 |
4.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心理面 |
5.社会角色是( )。 |
2.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 |
3.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
4.是指个体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
6.关于自然观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 |
3.自然观察法的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
4.自然观察的主要功能是描述行为,也可能提供某些经验数据 |
7.符号互动论源于学者( )。 |
1.霍曼斯 |
2.布劳 |
3.米德 |
4.詹姆斯 |
8.角色失调包括( )。 |
1.角色期待 |
2.角色领悟 |
3.角色中断 |
4.角色冲突 |
9.霍兰德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 )。 |
2.实证分析阶段 |
3.经验描述阶段 |
4.理论假设阶段 |
10.社会感染的特点有( )。 |
2.双向性 |
3.接受的迅速性 |
4.爆发性 |
11.态度的成分包括:( )。 |
1.认知成分 |
3.情感成分 |
4.行为倾向成分 |
12.对社会交换论描述正确的是( )。 |
1.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
2.重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
4.社会交换论认为并非所有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 |
13.对再社会化正确的理解是:( )。 |
1.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
2.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
3.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 |
4.包括对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再教化 |
14.( )是外控者的观点。 |
1.找一份好工作主要取决于好机遇 |
2.成功靠自己辛勤地耕耘和努力得到的 |
3.出现问题时,会首先想到让母亲替自己解决 |
4.家长要求学什么专业好,就学什么专业 |
15.社会化的条件是( )。 |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
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
3.人类社会物质资源丰富 |
4.人类道德发展水平较高 |
1.情感性 |
2.个体性 |
3.直接性 |
4.主观性 |
17.“家庭的功能”有( )。 |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
3.休闲娱乐功能 |
4.感情交流功能 |
18.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历经( )。 |
1.定向阶段 |
3.考验阶段 |
4.稳定交往阶段 |
19.婚姻的动机有( )。 |
1.追求经济利益 |
2.符合道德规范 |
3.完成繁衍功能 |
4.稳固爱情成果 |
20.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有( )。 |
1.认知者的经验 |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
3.认知者的情绪 |
4.认知者的人际关系 |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