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辅导:变态心理学讲义(五)
来源:优易学  2011-11-14 12:05: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六章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
  第一节抑郁DepressionDisorders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重度抑郁MajorDepression
  1.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
  情绪低落的六无:无乐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处。
  重度抑郁的三低:
  情绪低落:思维减退:注意力难集中,思维加工困难
  精神运动性迟缓:懒于活动,动作迟缓
  症状表现:(晨重夜轻)症状持续至少达两周
  ①情绪低落、心境抑郁,思维能力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②失眠或睡眠障碍、疲倦乏力,体重减轻或增加,生理节律打乱
  ③强烈的消极自我评价,自我否定,自责自罪自卑
  ④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
  ⑤已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职业、人际关系等重要功能
  *深受美国主流社会关注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2004,11,9日被发现在加州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年仅三十六岁。此前5个月被诊断患抑郁症,住院治疗后刚回到家中。
  *《推销员之死》:推销员威利·洛曼一生都怀着梦想:总有一天会坐上经理的皮转椅,不再拎着样品箱而四处奔波;儿子会成长为橄榄球明星……但人到中年梦却破灭了——老板无情地解雇了威利,儿子一事无成……威利沮丧失落、绝望悲伤,终于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阿瑟·米勒(1916~2005)美国著名剧作家,1949年发表《推销员之死》获普利策奖。1983年,米勒访华,并亲自在北京人民艺木剧院导演了他的《推销员之死》。中国国家话剧院2004年排演他的另一名著《萨勒姆的女巫》。
  “我就想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病,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像韩国的李恩珠,包括张国荣,有好多好多人——海明威、川端康成,那都是大家,但都是因抑郁症自杀的。所以得抑郁症的人,基本上都是天才。”
  ——崔永元
  *川端康成生于1899年6月11日-1972年4月16日含煤气管自杀–“最高的艺术”
  获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
  *昔日倩笑如花的日本太子妃
  日本皇室官员终于出面承认,皇室生活的重压已将雅子击倒,她被诊断出患有“适应障碍症”。通过记者招待会来公开皇太子妃的病情,这在日本皇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负责日本皇室事务的宫内厅发表声明称:“雅子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她作为皇太子妃的特殊身份、因怀孕及流产带来的困扰,以及公私界限不清的生活。”“适应障碍症”使雅子经常间歇性陷入绝望和焦虑中,症状表现为失眠、焦虑及压力之下的其他身体反应。
  2.心境恶劣障碍
  心情压抑,情绪沮丧,几乎每天如此、或大部分时间如此,至少有2年之久
  症状同重度抑郁,但程度较轻
  在最初的持续2年时间中未曾发作过重度抑郁,也未曾发作过躁狂
  排除其他精神疾患、物质成瘾及躯体疾病
  已损害了个体的社会、职业、人际关系等重要功能
  3.双重抑郁
  既重度抑郁又兼心境恶劣障碍
  典型的双重抑郁指较早年龄首先出现过心境恶劣障碍,年龄稍长、其后又出现一次或多次重度抑郁
  往往有严重的心理病理性,如果未引起重视并认真治疗,其预后不理想,重度抑郁复发率高,功能损害严重
  二.焦虑&抑郁
  1.焦虑&抑郁
  单纯的焦虑症状——疑虑,紧张,坐立不安,发抖,过度担忧,梦魇
  单纯的抑郁症状——无助感,情绪沮丧,无兴趣,无乐趣,自杀意念,驱力减弱
  2.习得性无助感
  MartinSeligman:1975年提出抑郁的“习得性无助理论”
  当人们把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应激归因为无法控制、无能为力则变得焦虑与沮丧
  抑郁的归因风格往往是: 内在的 稳定不变的全局的
  三.儿童抑郁/老年期抑郁
  1.儿童抑郁
  ①以情绪抑郁为主,常伴有自责自罪的情感障碍为核心症状:激惹、愤懑、好发脾气、违拗、情绪不稳、孤独退缩、冷漠、自暴自弃
  ②除情绪障碍外常呈现出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表现:多动、攻击打架、逃学、同伴关系困难乃至失足违法犯罪
  ③伴有多种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痛胃痛、全身不适……
  2.老年期抑郁临床表现特征
  ①长期心境抑郁、无精打采或焦虑烦躁、悲观厌世
  ②思维迟钝、注意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类似痴呆
  ③主动积极性减退,依赖性增强,回避社会交往
  ④具有情感症状向躯体症状转化倾向
  四.抑郁的临床处置基本原则
  1.药物干预:抗抑郁剂(新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百忧解……)
  2.警惕自杀(危机–自杀干预)
  3.认知矫正与行为改变(应付技能、社会交往、人际交流技能的学习)
  4.社会支持(发动家庭亲友成员、亲友同事,调动求诊者自身的兴趣爱好、事业人生追求……)
  第二节双相与循环心境障碍BipolarDisorders/Cyclothymia
  一.躁狂发作Manicepisode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
  1.临床症状:三高症状
  ①情绪高涨/易激惹发怒
  ②思维奔逸FlightofThought——特征性症状:联想(音联、意联)迅速、涉及范围极广、“意念飘忽”“随境转移”
  ③精神运动性兴奋:注意转移、活动增多
  ④夸大观念/妄想
  2.轻躁狂——:因躁狂而造成的个体功能损害不很严重、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但仍符合躁狂的基本定义
  3.老年躁狂:活动增多不明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4.儿童躁狂:行为障碍突出,易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抵抗性情绪反应
  5.躁狂发作的干预
  药物控制:
  锂盐(经典抗躁狂药,但安全阈很窄,须警惕锂中毒)
  卡马西平(新型的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急性躁狂,与碳酸锂联用治疗快速循环型抑郁。)
  行为控制和干预:减少引发法律纠葛的事件发生,预防患者因轻率行为造成的伤害和自我伤害
  二.双相心境障碍
  双相心境障碍:病情从躁狂一变为重度抑郁,从欣快的颠峰一下子跌入绝望的深渊,可仅发作一次,也可能反复发作
  1.双相Ⅰ型:抑郁躁狂发作均严重
  2.双相Ⅱ型:抑郁发作重,躁狂轻
  Virginia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对小说的形式曾作出独特的贡献,是当时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最后因双相心境障碍于1941年3月28日在家乡附近投河自尽。
  三.循环心境障碍
  1.至少持续两年的心境不稳定
  2.轻性抑郁/轻躁狂,其严重程度达不到中度
  第三节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一.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以及影响这一分布的相关因素,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心境障碍的发病率:7.8%~19%
  2.生活事件与抑郁:重大应激事件诱发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在丈夫阿尔伯特亲王(1819-1861)去世后,陷入极大的悲痛中,长达数年无力亲政不理朝纲,隐居深宫向隅而泣
  3.性别差异与心境障碍:女性大概是男性的两倍,老年男性急剧增多
  4.不同年龄阶段与心境障碍:青春期高发
  二.心境障碍的遗传与脑电研究
  1.遗传:心境障碍越严重,遗传影响越大;女性易感性远远大于男性,男性患抑郁受环境影响更大
  2.脑电生理研究:REM潜伏期缩短是原发性抑郁一个具有特征性的生物学标志,REM密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三.心境障碍的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发现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与情绪有密切关系,但尚不能锁定具体的因果联系
  四.其它心境障碍
  1.冲动控制障碍
  2.间歇性冲动控制障碍
  3.欣快障碍
  第四节心境障碍的治疗
  一.心境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抗焦虑/镇静剂,情绪稳定剂,日光疗法
  2.ECT电惊厥(电休克)疗法
  1927年,胰岛素休克疗法
  早在1920年代就曾尝试采用给患者大脑施以电休克引起抽搐而治疗精神分裂症,1938年采用电休克治疗严重抑郁
  对电休克疗法一直存在激烈争议,时至今日其工作原理仍不完全清楚
  采用电休克疗法,特别关注医疗伦理,尊重求诊者的独立选择
  3.认知/行为治疗
  AaronT.Beck贝克:发展了认知-行为疗法,重在纠正抑郁及习得性无助的错
  误归因、错误态度及错误思维方式
  4.婚姻家庭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三.生理疾病与抑郁的关系
  1.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
  2.心血管疾病与抑郁
  3.帕金森病PD与抑郁
  4.癌症与抑郁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