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沈阳命名首批20位“首席工人”,其中有4名女性。最年轻的“首席工人”只有26岁,他们中年薪最高者达近10万元。随着近年来我国技工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和企业都在推行“首席工人”制度。 专家表示,“首席工人”不仅可以激发工人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或将推动技工就业市场的繁荣。
“技工荒” “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之所以不高,并不是因为设计不出先进的产品,很多时候是在生产工艺、制造技术上卡了壳。”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任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凸现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的缺乏,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为了招聘到急需的技工,有些地方和企业开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如愿以偿。“技工荒”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7000万人。这之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左右,高级工仅占5%。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的比例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技工不到15%。
在加工制造业发展迅猛的城市,技术人才的紧缺表现得尤为突出。“深圳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至少有10.5万人。其中具备技能等级的求职人员5.5万人,缺口5万人,高级技工以上缺口竟然达3万多人。”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管林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蓝”“白”有别?
“孩子上初二了,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还是希望孩子能读大学,以后坐办公室。”家住北京双桥农场小区的王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技校出来当工人干的是体力活,也赚不了多少钱。”
事实上,和王女士有同样看法的人可不少。长期以来,社会上都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读大学,当白领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而年轻人自己也不愿意当工人,认为当工人是没出息的表现。
“深圳技工招生的录取比例是8比1,在8个考生中选择一个,这样的录取比例最直接的原因是技工学校太少。”管林根表示。
社会的偏见、高校的扩招等原因使得对职业技术学校投入不足,而办学条件较差,资格认证体系不健全、就业准入门槛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对技术工人的培养。
激励机制待完善 “现在就业这么难,听说很多大学生都回炉职校学技术。如果技术工人能在薪资和社会地位上有所提高,我会建议自己的孩子读技校。”在某贸易公司工作的叶芬小姐表示。
自2003年上海首次在岗位序列中出现“首席工人”,这一激励一线工人岗位成才的用人观,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席工人”制让工人们了解到,只要在企业脚踏实地地成为技术骨干,也能有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相关专家表示,“首席工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技术工人们树立起职业自信心,增加对行业的热爱,激发员工潜心钻研技术、争当能工巧匠的积极性,进而将带动职业教育的繁荣,解决诸多城市面临的“技工荒”问题。
专家还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级技工在技术工人中所占的比例差距巨大,亟待培养出更多的“首席工人”。建议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推动生产力从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