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风暴横扫全球,曾经年薪8万美元,在35岁的年纪失去了工作的伊斯顿说:
“一百万年,我也想不到会失业”
印度“养家人”失业自杀 日本奇怪:裁员之余大招人
美国2008年失去近260万个就业岗位,是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无法承受压力,已经有美国人在枪杀妻儿老小后自尽,还有人邮寄带白色粉末的信件恐吓政府。他们的故事——
现年35岁的底特律职业女性伊斯顿曾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年薪达8万美元。原本打算更上一层楼,伊斯顿2007年辞职考入法学院,毕业后却遭遇经济危机。她失去了原有工作,寻找新工作时也频频碰壁。“就算给我一百万年,我也想不到,在这个年纪、在事业发展的这个阶段,会遭遇这种处境。”伊斯顿说。
专家支招:不要放弃任何机会
心理学家开出药方,要保持积极乐观态度,重新确定自己的坐标,找到优势所在,拓展人际关系网,不放弃寻找新工作的任何机会。在一家金融公司供职10年后,经济危机让拜尔的年薪从10万美元降为零。但他找工作屡败屡战,努力结识新朋友,参加4个月的课程学习求职技巧,最终成为一家多媒体公司的合同工。
英国:“就业最黑暗的日子”
2008年底到2009年初被视作“英国就业最黑暗的日子”,伦敦金融城上万人丢掉工作,未来3个月内还将继续裁员,预计又有1.5人失业。
数据显示,英国2008年12月份新增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7.79万,现有失业人数增长至191万人,预计2010年全国失业人数将增至300万人。他们的故事——
每年一月通常是就职于欧洲某大型金融机构伦敦分部的亨利最兴奋的时候。伦敦金融界通常第一个月会公布上年度奖金,往常亨利至少也能得到几万英镑的“红包”。今年一月,亨利不仅没有奖金,还时时念叨着要“保住饭碗”。亨利供职的公司已经先后裁员5、6轮。不知是人缘好,还是市场分析工作对公司仍然有用,亨利还幸运地保有“饭碗”,但担心下一份裁员名单会有自己的名字。
政府出招:奖励企业吸纳失业者
英国政府推出耗资5亿英镑的计划,鼓励企业减少裁员。企业每吸纳一名失业6个月以上的员工可得1000英镑。如果该企业同时又为这名新雇佣员工提供岗位培训,可从政府获得2500英镑。
印度:失去了唯一“养家人”
印度工商协会去年10月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印度IT、民航、钢铁、金融服务、房地产、水泥和建筑等7个行业的裁员幅度将达到25%至30%.他们的故事——
1月19日,印度最大的钻石加工中心苏拉特市又有一名工人因失业自杀。这个名叫哈特的工人现年30岁,从事钻石加工业已有10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来自欧美地区的奢侈品订单急剧萎缩,重创印度珠宝和钻石加工业。这一行业自去年4月以来已裁员超过10万人。作为家里唯一“养家人”,哈特连续3个月找不到工作,不堪重负选择自杀。他成为自去年4月以来,苏拉特市第17个因失业自杀的工人。
政府出招:遏制恐慌心理蔓延
印度工商协会公布7大行业即将大幅裁员的预测后,印度政府马上召集媒体发表声明,称失业状况“没有那么严重”。印度一些高官也先后发表讲话,释放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事实证明,政府的表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恐慌心理蔓延。
日本:一边裁员一边大举招聘
去年10月开始,以制造业为主的日本企业爆发裁员潮。汽车、电器等各大厂商裁员数以千计,裁员之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日本的农林水产业和一些服务业企业却大举招兵买马,招聘现场异常火爆。他们的故事——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日本从事农林水产业的人越来越少。当总体就业环境恶化时,对农林水产业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农林水产业省介绍,农林水产业公开招聘的1800多个岗位,吸引了众多失业人员前来应聘和咨询。
政府奇招:“工作分享制”
日本首相麻生表示在未来3年内创造160万个就业岗位。不少日本企业则通过缩短工作时间和降低工资维持正式员工雇佣。日本富士通微电子公司实施“工作分享制”:将工作时间减少三分之一,相应调整工资报酬。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