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解读被误解的养老险
来源:优易学  2010-1-4 18:22:3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29日全文公布,办法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12%的单位缴费。同时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
  人民网网友看到该消息后纷纷留言,许多网友对于出台转移接续办法、不必像以前迫不得已退保表示欣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提出了不少问题。
  “单位缴费转移12%”:误以为损失88%
  不少网友对“转移12%的单位缴费”产生误解,他们误以为在转移后本属于自己的88%的部分会损失掉。有网友留言说,“为什么我们那88%因为转移就变成地方利益的手续费啦?”,“怎么企业那部分就转12%,这是不公平的,我在这城里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应全额转出”。
  其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单位费率为工资基数的20%左右,个人费率为工资基数的8%.办法中的原文是,“统筹基金(单位缴费):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也就是说,单位缴费费率如果是20%,应该转出其中的12%部分,剩余8%的部分留在转出地,这8%也就是网友认为“损失掉”的部分,而非“损失88%”。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为2000元,当地单位缴费费率为20%,其企业每月应为其缴纳2000*20%=400元,如果转移,转出部分资金应为2000*12%=240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对不能全部转移的解释是,综合考虑转入地与转出地、当期与长远的资金平衡关系,做这样的规定可以使单位缴费的大部分随跨省流动就业转给了转入地,减轻了转入地未来长期的资金支付压力;单位缴费的少部分留给转出地,用于确保当期的基本养老金支付。
  养老金与地区间资金转移量没直接关系 但受待遇领取地影响
  网友更为关注的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后,将来领取的待遇会不会受到影响。有些网友因此担心养老金会因为关系转移而变少,尤其是多次转移后会变得越来越少。
  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由于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主要是依据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累计缴费年限长短和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息计算的,与地区之间的资金转移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确定适当的单位缴费资金转移量,是为了平衡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基金关系,对流动就业参保人员本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核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养老保险转移后,其领取的待遇受领取地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发放水平是不一样的。按规定,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如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各地参保都不满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所以想在发放标准高的地方领取养老金,需在该地缴够10年养老保险。
  网友提问精选
  我是来自西部省份的农民工,如果在北京、上海、深圳各打了5年工,都上了养老保险,但都不超过10年。大城市里上保险,费用都是很高的。按现在的规定,必须回老家领养老金,这样就会造成按高标准缴纳保险金,领取养老金时却按低标准。为什么不能让各地分段按比例来发养老金呢?(网友“打工人”)
  假如你在上海工作15年,个人帐户有20万,单位缴费有30万,你退休了在上海应该拿每月3000块的养老金。那么你到老家了,单位缴费部分的12%转到老家,还能每月拿3000块吗?那应该拿多少?(网友“毛毛”)
  我在户籍所在地已缴足10年有多,现就业所在地也缴了几年,现还在续中。并且在两地社保有重叠,该怎样计算时间?是累计还是选其一?本人还很年轻,可以选择转移参保地吗?会被强制转移吗? (网友“虫虫”)
  为什么以后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能退保?我是外来务工人员,总有一天是要返乡的。到时候还不知道有没有经济能力来缴参保费,如果不能退保,之前属于我的钱怎么办?(网友“菲丝特”)
  万一参保人快交满15年,参保人意外去世了怎么办?难道这笔钱就烂在社保里了,参保人的家人不能取出来?(网友“hugsh057”)
  如果我在没到退休年龄时突然丧失了劳动能力,已经不可能继续缴费,那我该怎么办?也不能退保来接济生活?或者我身患癌症,已经不可能撑到退休年龄了,我四处筹钱都不够治疗费,眼看着养老保险里的这笔钱却不能取出来应急?(网友“全面考虑”)
  按规定,已经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是父母年迈,迁移到儿女处养老,年龄越来越大了,到七八十岁,出门困难,养老保险金仍在原地原单位去取,非常不方便,为何不能转移到儿女处呢?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网友“lingning191”)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