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风险在于人性
来源:优易学  2011-11-17 11:03: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管理的第一重境界,是让组织具有自动运行机制;管理的第二重境界,是让每个员工都具有自动运行机制;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境界”,让员工的自动运行和组织的自动运行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并相互促进。但是,如果员工的自动运行机制失灵了,企业立刻就会变得不和谐了。 
  一、 不和谐的根源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心理测验:让参与测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自己想得到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刚好等于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大于100,如120,那么,他们俩就要分别付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如何呢?几乎没有哪一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当然他们就都得付钱了。
  另外,有一个笑话也能说明同样的问题。上帝向一个人允诺:“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邻居将得到双倍。”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和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请你把我打个半死吧!”这句话背后的心理活动是,如果把我打个半死,那么邻居岂不是要被“完全”打死?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从我身上赚到的“便宜”,岂不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为此要被打个半死,但为了不让人白得好处,也是值得的。
  社会学家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不如对手。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即使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们往往也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管理学的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的定义就是:世界上任何人都具有自我意识,任何人都是寻求自我肯定的主体人。主体人的自我本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第二,人在勤劳却没有收获的时候,不会不懒;第三,可能发生而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可见人的本性就是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要和满足自己。这就是管理学的第一原理——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它是管理学的根源,也是不和谐的根源。
  二、寻求自我肯定
  从自我肯定原理中不难发现:人既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既是高尚的,又是虚伪的。人在面对不同环境时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只服务于其特定目的即自我肯定。只有精神失常的人和傻子例外。
  1. 有一吹一,有二吹二
  人在寻求自我肯定和树立自信的时候,有三种方法是特别有效的。
  第一,坚持不懈地对自己进行肯定。对自己的每一个长处和进步都要肯定。
  第二,敢于表达自己肯定的东西。什么叫实事求是呢?给大家说句笑话,就是在讲到自己优点的时候,要“有一吹一,有二吹二”。你看周围很多成功人士,像搞经济的、搞政治的、搞文化的、做生意的,其实他们每个优秀的人都有“吹”的本事。
  他们就是因为自信才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又感染了别人,使别人相信他,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所以,“吹”的权力是个幸福的权力。
  第三种方法很简单,即敢于大声讲话。
  2. 子虚乌有不能吹
  “有一吹一,有二吹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硬吹当然不合适了。人是有语言的动物,如果你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你的任何才华都不能体现和发展。但捏造一个莫须有的东西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就必然会落得一无所有。
  2006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出“欧典”地板品牌造假丑闻。所谓“创建于1903年”的“德国百年品牌”,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经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德国没有“欧典”这个品牌,而所谓的德国总部也不存在。该品牌的商标是国内公司注册的,其产品更是在国内生产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品牌造假者的心理线路:庞大的家装市场—— 地板的利润颇丰—— 洋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 所以洋品牌能卖出大价钱—— 伪造洋品牌并广为宣传推广—— 高价出售—— 牟取暴利。对他们而言,暴利就是抵挡不住的诱惑,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诚信完全可以踩在脚下。
  但是,纸包不住火。真相大白以后,“欧典”品牌轰然坍塌,产品在各地下架,消费者蜂拥索赔,政府职能部门介入调查……可以预见的是,暴利将回吐,商家精心编织数年的谎言以及假名牌将逐渐消沉,最后淡出市场。“欧典”之后,我们可以分析出,如果没有巨大利益和侥幸心理这两个前提,即使用十头牛拉他们,他们也不会做出这种低级的决策。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说过:“企业欺骗公众,而后是员工欺骗公司,最终企业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败落。”由于诚信不足,全国每年都会为此付出千万亿元的代价。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