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时事与法规
来源:优易学  2010-1-19 16:03: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如果参见了今年或以往的考纲的话,就会发现从07年开始,就已经将法规与时事放在基础中考查的,但并不是说实务中就不会出现相关题目。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先说说时事。考纲中规定考查内容是从上一年度8月至考试当年8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纲是这样规定的,一年中的重大时事,那太多了!光这时事内容都能出上百上千份试卷了!于是很多人猜测可能考“比较重要”的、“比较流行”的。例如08年中级考试,很多人就猜测考“汶川地震”,有人猜测最大可能考“08北京奥运”等等。结果呢,考到初级里面去了。而中级考的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以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主要工作”、“2008年开始实施出版相关规章制度”。
    对于时事的考查,如果硬要说有规律可循的话,我个人认为对与出版相关的时事考查肯能性较大,相信大部分同志都会认同。但即使这样,相关的时事内容还是不少,你也不可能都一一了解。更何况每一年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角度都不一样,假如遇上变态一点的,那你简直是无法言语了。如06年时事考到“中日政治关系面临困难局面,其症结是什么”。更有甚者,06年初级考试中,在综合题中考到“八荣八耻”,要求填空。所以说,对于时事,依据猜题、押题等是不现实的。
    从近两年考试命题思路分析来看,时事考查的形式主要还是单选和多选,并未涉及综合题型(去年初级实务最后一题严格上来说不是时事题)。分值不超过10分,一般在5分左右。对于内容如此之多,而分值如此之少的时事,我建议的复习的方法就是“姑息法”。也就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复习时可不考虑,不要为了这一点点分值,而分散了精力,花很多时间去记忆那些无用的时事新闻。在考前大概浏览一下,挑选与出版有关的看看就可以了,这个到时候坛子上都会有热心版主或会员总结的,记住考前上来看看即可。况且,现在基本上都是选择题(遇不遇上BT的,不敢保证),实在不知道,至少还有0-25%选择的几率。
    其次再来说说法规。考纲中对此规定的考查内容是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宪法、刑法、民法、著作权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广告法等法律中语出版工作直接相关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出版工作的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发布的关于出版工作的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内容不少,法律法规教材也相当厚,而且法规不同于时事,不是可看可不看的,而是必看的。因为不但有专门法律法规教材、案例分析,而且基础与实务中都有相关章节——出版行政管理、著作权相关知识,可谓内容之多;考查形式从单选到多选到综合题,面面俱到,可谓形式之杂;综合题中除审稿题、校对题、计算题外,全部涉及法律法规知识,可谓考点之广;以08年中级基础为例,100分综合题中,涉及法规题分值达到62分,超过60%!如以整个试卷分值200来分析,涉及法规题分值达到98分,将近50%!可谓分值之大。可以说,只有你法规复习得好,你才能拿到高分;其他内容复习的多好多好,法规未予以重视的话,顶多刚及格。
    面对如此重要的法规,在复习时就不得不多花一些时间来好好复习。那这么多的内容如何来复习呢?全部都记下来不现实,没那么好的记性,也没那么多时间。那有没有重点呢?我们从教材入手来分析。无论是中级还是初级,教材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包括“出版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相关知识”。也即表明这些法规是和出版行业密切相关的,是编辑工作需要掌握的,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的,所以涉及这些知识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众中之重,是无论如何都要看的。况且教材中都有涉及,把这些看好了,复习教材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音像制品制作管理规定》、《图书出版管理条例》,这些也是要掌握。再次,附录中的《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等这些也是熟悉的,把这些放在“再次”里,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考试对这些内容的考查点,教材里都讲解的比较详细,掌握教材里的相关知识就足以应付考试了。至于剩下的相关法规,如果有兴趣和时间的话,看看是最好,多知道一点,考试分析题目的时候,就站的高一点,答得准一点了。如果没有时间,不看的话,对考试影响不是很大。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