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发展演变及构建探析
来源:优易学  2011-9-26 11:02: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二、述评
  1913年桑《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的出版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正如R E 格林德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中所指出的“桑三卷本的出版,使教育心理学概念的进展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都停留在这一高度上”。但是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有关学习的材料。认为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没有截然的界限,因为两门学科都是以人的心理及行为为其研究对象。在今天看来,显然是错误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简单的教育加心理是行不通的。
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庞杂,无统一的理论指导。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取自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动物学习理论、人格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统计与测量以及各学科心理学。由于这些心理学的各分支都已发展为独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不免与这些学科重复,教育心理学本身没有严格的理论体系,因而当它的内容扩充时,便显得非常庞杂。第二,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不明确。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也是如此。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类的本性”为基本理论。列维托夫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以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关于发展的问题”为基本理论。索里和特尔福特的《教育心理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学校与教育的实质”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教与学而组织的,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成为公认的内容。加涅、布鲁纳、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认知研究,使教育心理学进入自桑代克以来又一个辉煌时期。对教学问题的重视改变了过去侧重学习问题研究的狭隘性,对教育情景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提高了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三、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由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心理变化的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变革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和相应教育机构的变化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相应地,其内容体系变化。
  1、教育对象的全人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扩展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年轻人,而且还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现代社会尤其强调中年人的学习,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此外,教育对象不仅是一个信息的加工者和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需要、富有潜能、具有社会性品质的完整的人。这样教育不仅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高效化问题,而且要研究如何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拥有发达智力的同时保证身心健康。
  2、教育机构的扩大化。教育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社会事业。学校并不是惟一有效地教育机构,家庭、图书馆等机构,同样起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化使得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校这块狭隘的领域,而是应走向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就要求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这个特定情景下的心理学问题,同时还要研究家庭、社会及三种情景交互作用下的心理学问题。
  3、教育内容的新变化。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改变必将引起教育内容的改变。教育对象的改变要求教育心理学应该从人的社会适应和全程发展的角度重新安排内容体系。教育情景的改变要求教育心理学从新拟订自己的研究课题。
  四、构建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要遵循的原则
  人类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把一切与教育有关的知识都囊括在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那么教育心理学就不成为一门科学,而成了一个大杂烩。我们认为构建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框架。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服务。当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学问题。
  2、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的针对性。使用对象的不同,对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需求不同。中小学在职教师使用的教材,应注重基本理论和中小学实际相结合,同时应更多注重应用性,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比如所教学科的教学心理和学生心理特点是与其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部分。教育硕士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有待进一步加深且科研能力相对缺乏。为此以教育硕士为对象的教材应在本科师范教育已有的心理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含量,使其通过学习获得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一定教育科研能力。
  3、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从长远来看,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且随时代变化的动态结构系统。一般说来,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心理测量与评价等是其稳定的、公认的内容,但稳定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教育心理学自身和邻近学科的发展,传统研究领域也会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而其前沿动态、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内容相对来说是变动的部分。在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时,只有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顺应当时的需要科学地确定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
  [2]M C Witeduock.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M].1989.16.
  [3]叶浩生. 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1):46.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程[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5]章泽渊,陈科美,钱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