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还普遍存在。如何构建社会性别平等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并培训出一大批致力于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开展社会性别平等教育的师资人员,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将对促进社会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大学将在为我国培养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研究的优秀师资方面不遗余力。”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再生教授在6月2日开班的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研究师资培训班上表示。
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研究师资培训班以“构建社会性别平等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为主题,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由福特基金会资助。本次培训是天津大学继2006年及2007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2007年首次举办“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师资培训”之后,在全国公共管理领域师资人员就社会性别方面开展的又一次集中培训。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教授,天津市妇联主席朱丽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董晓媛,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Praveen,中国妇女研究会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鲍静等专家学者将对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性别、公共管理研究的国内师生代表及来自妇联等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培训内容将包括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性别意识培养、社会性别平等视野下的女性经济学研究方法、性别平等的测度与分析方法、性别统计与性别预算等社会性别领域的前沿课题。
据主办方介绍,天津大学是全国第一批获准开设MPA教育的高校,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全国率先承办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的研讨会议,注意在教学科研中关注社会性别视角,追求男女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体现了对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倡导和弘扬。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研究师资培训班的举办,将对从事公共管理教学的师资队伍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社会性别视角与框架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建立一支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思想的公共管理教学及科研团队,推动我国政府决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今后还将主办社会性别论坛和相关培训,持续不断地播撒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