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聘任将按规定择优聘用告别终身制
来源:优易学  2011-4-9 11:36:0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你知道武汉市远城区教师与中心区教师待遇差别到底有多大吗?新洲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给记者讲了这样一段经历:2005年,该校长与某中心城区的一位初中校长相遇,谈到彼此的待遇情况。 
  中心城区的校长问他:“你的待遇如何?”该校长沉默了一会没有作声,反问对方待遇如何?结果却让这位新洲区的校长大跌眼镜。 
  原来,那位中心城区的校长每月的国家财政工资加上学校支付的报酬共计约4000多元,而当时这位新洲区的校长仅为1600多元。如今,这位新洲区的校长拿的是初中高级教师的工资水平,每月2600元。“尽管如此,与同为远城区的黄陂相比,新洲区每位教师的工资仍要低500元/月左右。” 
  该校长告诉记者,在武汉市,不仅区与区之间的教师待遇有差别,即便是同一个区的不同学校,教师待遇也有差别。 
  据他介绍,教师工资主要由各个区的区级财政支付,因此区与区之间经济实力不同,财政收入自然也有较大差异。目前,武汉市教师待遇最好的区为硚口区和武昌区,其次为江汉、江岸等中心城区,再次才是远城区。 
  有媒体日前报道称,教育部发布通知,规定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应全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消息一出,不少老师纷纷叫苦:如此一来,应聘机会无疑将大幅缩水。而教育部稍晚则在官方网站上澄清,此通知仅要求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全部采取公开招聘方式而已。 
  虽然如此,但湖北省教育厅肯定地表示,我省教师的准入制度将参照公务员的招录。教师招聘时,服务期满的“资教生”享有优先资格,剩余名额再由全省面向社会统一招聘。 
  武汉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 
  在今年2月的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我省教师的准入制度将参照公务员的招录。全国中小学教师应全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教师职业准入制,坚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00%持证上岗,教师队伍基本素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全面推行新进教师“凡进必考”制度,坚持“供需见面、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把“进口”关,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师范院校毕业生为主渠道、面向综合大学和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的多元教师引进机制,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此外,各区教育局和用人单位还推出了一些“招贤引智”政策,借助“绿色通道”吸引一批外地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来汉从教。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表示,教育部门应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聘用合同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打破教师职务聘任“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的职务聘任制度。 
  优先录用“资教生” 
  今年,我省教育厅将会同省直部门,出台城乡中小学教师招录政策,规定城乡中小学校凡新进教师必须从“特岗计划”和“资教计划”服务期满的毕业生中招选,教师仍不足者,由全省或全市向社会统一招聘。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岗教师”主要是针对“两基”攻坚县和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紧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实行合同管理,聘期3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2004年起,我省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今年为2000名以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资教工作。 
  对于实施“特岗计划”和“资教计划”的地区,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和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项目的服务期满人员。 
  省教育厅有关领导指出,目前我省教师结构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如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偏多,英语、信息技术、体育和美术等学科教师奇缺。另外,我省不少城区部分课程教师超编,而部分课程教师不足。 
  不合格教师将被“分流”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表示,今后,武汉市中小学新进教师实行“凡进必考”准入制度,富余教师多渠道分流、安置,坚持中小学教师“出口”大于“进口”,每年净减800至1000人。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中小学生人数正逐年下降。”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在这7年里,小学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减;初中在校生人数在2003年达到高峰后,也开始逐年下降;2007年,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历史最多,今后几年也将减少。 
  据统计,去年秋季入学时,该市小学在校生约43.8万人,比2001年减少约27万人;初中在校生约31.8万人,比2001年减少约6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约30万人,比2001年多约3万人。 
  “中小学生源减少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职工超编。”该负责人表示,按现行编制标准测算,武汉市中小学教职工超编约5000人。从2002年起,武汉市开展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定编工作,经过几年的管理实践,坚持中小学教师“出大于进”,明确超编学校只出不进,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使该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教师总数上超编,但结构性缺编。”该负责人说,从整体来看,小学老师超编,初中饱和,高中缺编。将富余、不合格教职工进行精简分流,这样既缓解了教师编制和职务聘任的压力,也为引进新教师和年轻教师成长提供了空间。 
   ◇相关新闻 
  教师饭碗金贵 
  资格证报考升温 

  想当老师,教师资格证是“敲门砖”。金融危机增添大学生就业难,国家新出台政策严格把关教师“入口”,但还是挡不住高校学生想当老师的热情。相比去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报考教师资格证更加火热。 
  低通过率挡不住报考热情 
  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在日前刚刚结束的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5639人,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2.7万人。 
  尽管教师资格证的一次性通过率往往只有三成。但大学生就业愈发艰难,而教师岗位近年来逐渐吃香,不少在校学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给未来就业增添筹码。此外,在近年各地事业单位的招考中,教师岗位占有较大比重,也让一些人看好从教就业的曙光。武汉市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1266个岗位里,教师占招考岗位总数的54.7%。今年中央财政还将投入120亿元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 
  专家:资格证不是“通行证”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表示,今年全国将有6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在目前这种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这些吃“财政饭”的岗位和单位,由于其收入稳定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大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逐年递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叶显发认为,考到教师资格证,对非师范类的学生来说获取了一张进入教师行业的通行证。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靠理论考试还远远不够,还应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岗位已趋饱和,教师证也只是“敲门砖”而非“通行证”。 
   ◇现状 
  一所农村中学 5年未招新老师 
  “540名学生对应着67位教师,师生比例达到9:1,远远超出了武汉市要求的13.5:1。”昨日,在谈到教育部关于教师招考的新政后,蔡甸区常福中学校长杜国繁无奈地告诉记者,作为武汉市远城区的一所农村中学,随着近年来初中生源的日益减少,目前该校教师队伍已经严重超编。 
  尽管存在教师队伍超编,但杜国繁内心还是希望能引进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实际上,5年来,我们没有引进一名大中专毕业生,就是因为超编。” 
  杜国繁说,多数农村中小学都渴望能引进一些大学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然而现有的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灵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生多教师少、师范院校少,为了充实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都聘请了一些高中毕业生担任民办代课教师。如今这些民办教师有的被分流,有的仍留在了教师岗位,由于年龄等原因这些留在教师岗位的人多还是专科学历。” 
  然而,让杜国繁感到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武汉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目前该校90%以上的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以上学历。 
  针对教育部关于新进教师必须由省级部门统一招考的政策,杜国繁认为,此举将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对新进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在远城区的新洲区新冲镇第二初中,却面临着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该校校长钟小平说,目前,该校教师处于基本饱和状态,既不超编也不空编。“但学校美术、体育、音乐等小科教学的老师仍然缺少。” 
  据介绍,该校目前共有1522名在校生和94名教师,但美术和音乐老师却分别只有1名。其中,担任美术教学的老师,还是一名“半路出家”的中文专业专科生,1个人负责14个班级的美术教学。“之所以这位老师愿意改行教美术,是因为学校做了他的思想工作。” 
  “不是学校不想招聘教师,而是到2012年整个新洲区中学生生源数量将迎来历史最低点。”钟小平说,目前,新冲镇共有一中和二中两所学校,预计到2012年整个该镇的中学生在校人数将减至1200人左右。“如此一来,现在招聘教师,明天就可能要分流教师。” 
  钟小平认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不合理的矛盾,在进行招聘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有时候,招聘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比培训一名在职教师的成本高得多,一位教师的成长期大约需要3至5年”。 
  同为校长,不同城区每月少拿两千元 
   ◇探究 
  教师待遇离公务员还有多远 

  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内的人想出来。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化”,“入口”把关更加严格,但实际上在“围城内”的教师们是否享受到了公务员的待遇?教师待遇离公务员还有多远?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明生表示,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离公务员标准还隔着“万水千山”。 
   “教师待遇常常在‘空调’” 
  “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不平等,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贫困地区教师往往工资发不下来,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证,偏远地区就更没有优秀的教师去。”张明生说。 
  据张明生介绍,根据1994年施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而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又一次明确: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实际上,即使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水准,教师的利益也很难得到真正的保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指出,每年地方财政组织年度预算,教师的基本工资只能按照比例支付,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寻求财源,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教师们的工资增长幅度呈现负增长,工资调整变“空调”的现象屡见不鲜。 
  农村教师待遇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师资建设困难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水平质量提高、公平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明生说,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教师培养、管理、考核制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在住房、医疗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据悉,近期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和教师资源配置保障机制,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