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200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这是记者从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论文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一份由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对全省425名中学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仅8%的乡镇学校教师回答自己学校有心理辅导室,2%的乡镇中学教师回答自己学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有6%的乡镇中学建立了心理档案,正在考虑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的乡镇中学仅占26%。没有受过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9%,55%的教师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知识指导,仅有34.5%的乡镇教师知道教育部于1999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王坚告诉记者,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目前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来看,各地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情况与江西的调查结果类似。仅以高考为例,包括江西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都出现过由于农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自身极限,进而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的事件。由于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和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难以缓解,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针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表示,江西省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结果,并将充分应用以转化为实际成果,希望能在全国率先摸索出适应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体系。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逐年增加,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城市学校纷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工作目前基本在各大城市得以普及。而在中国乡村,近9亿农村人口中学生就约占2亿,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