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加上教师有固定的带薪假期、收入稳定等职业优势,近几年考“教师资格证”的风气在社会上越刮越热。
赶考证者中,有的是在读大学生,有的则是工作了好几年的社会人员,还有的是苦等编制的代课教师。他们大多需要加考教育学、心理学,因此也顺带把这些科目的培训班“炒热”。
然而,专家们认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师,同时拿到资格证也不一定就能当老师。因此,报考者应对个人实际教学能力的高低有个“数”,不宜盲目报考、申请。
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加上教师有固定的带薪假期、收入稳定等职业优势,近几年考“教师资格证”的风气在社会上越刮越热。
“认定条件”一视同仁
据了解,广东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从2001年开始,并从2004年起,明确每年进行一次面向全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根据《广东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粤教人[2001]74号),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符合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等四个条件,其中,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又包括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和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等。
除申请不同层次的教师必须具备不同层次的学历(如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外,要取得教师资格还需要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及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因此,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要补修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据介绍,全省每年对教师资格证的申请人数始终不减,且报名者的年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三年每年审核的申请认定表有数万份,而且略有增加的趋势。
据悉,目前广东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不再区分在编正式教师和其他申请人员,认定条件一视同仁。因此,不少在编老师,比如从幼儿园跳到小学或从小学跳到中学等;或者在职但无编制的老师也必须申请教师资格,才能获得相应的编制、职称。
带薪假期成“教师职业”最大卖点
“前几年,来报名的很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经过几年认证,这批人多数已经通过考试拿到了证书。近几年,报名认证的大多是准备毕业的大学生或刚工作了的年轻人。”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一位老师介绍,非应届生多为在职人员,他们报考教师资格证,大多数是为了多条就业路,并充分考虑了教师这份职业的相对稳定性。
大学本科经济系毕业的钟太,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还可以但就是太辛苦”,所以比较向往“收入稳定而且有三个月带薪假期”的教师行业。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已经通过“教育学”,今年要去考“心理学”。与钟太有着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普遍是因为不适应目前高压力、强透支的工作,而把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行业。特别是有着长达3个月的带薪假期成为很多人的最向往所在。
建议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
随着人们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热衷,特别是对非师范类毕业的社会人员,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培训班也在社会上逐渐多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并没有指定各地市开设多少个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培训班,也没有规定统一的考试时间,而是由各地市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制定。但制定方必须是各地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或教育局。而不少地市自己设有专门的指定培训机构,为社会人员报考心理学、教育学或“试教技巧”进行培训。
“这几年越来越多人报读地市教育局办的培训班”,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一位老师建议,各地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设一些培训点、“培训班”或增加开班期,方便更多的社会人员学习。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