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来源:优易学  2011-10-15 15:15: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⒒“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⒓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⒔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⒕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时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⒖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⒗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⒘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⒙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⒚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⒛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