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预测试题及答案(四)
来源:优易学  2011-10-15 15:19:3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二、填空题 
14.( )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性和( )性。 
16.(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和( )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灵活性、实践性。 
参考答案:14.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 15.顺序 阶段 16.社会主义制度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 18.个人活动 自愿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