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辅导:第七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1-30 11:16:1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三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安排课程表
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第二,迁移性原则。第三,生理适宜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①独特性;②稳定性;③发展性;④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基础因素。第二,内部因素。第三,外部因素。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在对教学单元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教学单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态度、诊断性测验和评价等方面加以考虑。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
二、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1.课程评价的目的
(1)改进课程;
(2)改进教学。
2.课程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修正功能;
(3)决策功能。
(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介绍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CIPP是由背景评价(baekgroand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t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 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背景评价。第二步,输入评价。第三步,过程评价。第四步,成果评价。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
绝大多数课程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中都涉及或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把握一些基本步骤。
1.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评价概念是否合适。第二,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第三,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与访谈;
(3)纸笔测试;
(4)表现评估。

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课程的改革趋势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二、我国中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
1.课程管理僵化
2.课程结构不合理
(1)科目设置太多;
(2)重学科课程;
(3)重必修课;
(4)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
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程门类和调整课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扩展知识面、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提供机会,以保证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落实。
(2)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提倡课程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与整合,重视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4)谈论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5)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1)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2)注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3)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
3.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评价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指在促选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