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辅导:第五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1-30 11:14:2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五章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而言之,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①国家的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是可以测量的,但不能测量目的。

第二节翩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的演化
(一)古代的教育目的——一儒家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官。
(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化
建国初,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l957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也是对教育目的的表达。l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被人们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l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现阶段,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