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十三章
来源:优易学  2011-4-20 9:51:1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1、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权利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性原则 
2、教师中心论:近代教师史上传统教育学派的主张,德国 赫尔巴特 
儿童中心论:近代教育史上进步教育派 美国 杜威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的教育对象 
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4、教育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因素 
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5、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其教育要求 
总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小学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在发展中,其心肺功能与成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经过了五六岁的第一个发展加速期,大脑重量已经接近成 
人的水平,而且大脑额叶的发展特别显著,表明小学生具备了参加以学习为主的活动的生理基础 
6、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与教育要求 
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又在学习活动中发展 
感知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注意能力:小学生已经能够集中注意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但其注意容易分散,无意占较大比重,常受情绪影响 
记忆能力: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由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发展,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由对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为主向对抽象内容记忆能力发展。 
思维和言语能力: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 
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等 
想象能力:小学生已经能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景物风光等进行有目的的想象,到高年级可以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初步写进自己的作文。 
7、小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及其教育要求:小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都有所表现,但还是初步的,他们的情感表现一般形之于外,但不稳定,变化教快,小学教师要注意观察个人或集体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教育时机,引导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的意志力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和自制能力上,在小学阶段其意志力有了一定发展,但这种能力还比较弱,小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意志水平出发,逐步向学生提出克服困难的要求,锻炼其意志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离,为使学生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8、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教育要求:个性指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表现为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稳定的心理特征。小学时期个性还没有形成,小学生的动机、兴趣、性格等还都不稳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的单纯的,有好奇求知的成分,也有希望获得家长与老师赞许的成分,对许多事物和各种活动都表现出兴趣,但很快兴趣又转移了,他们的性格一般具有活泼好动、外向的特点,但稳定的性格并没有形成,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重要时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以逐步养成良好性格,对学生未来发展成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9、小学生性别差异的表现、成因及教育要求 
男女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在身心发展上显示出一定的差别,就总体而言,一般是女生观察事物比较细,记忆力强,表达能力较好,多擅长于形象思维,在作文中运动词汇进行描述常表现出优势,相比较而言男生则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胆大好动,对有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更集中,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男生观察事物常常不细心,学习上也常有不够认真的表现。 
差异的产生因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传统观念影响及学校教育上的不足等因素,为此对教育要求: 
树立正确的认识,既承认性别的差异给男女生各自发展带来的特点,又要明确男女学习智力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 
基础教育阶段针对学生的性别差异,扬长补短,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和措施 
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富有社会责任感,自立、自信、自强 
10、非智力因素: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与智力因素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的基础上发展的,受智力因素的制约,同时,非智力因素又作用于智力的发展,良好的情感、意志等个性特征能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养成开朗热情、活泼乐观的性格 
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