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备考辅导(四)
来源:优易学  2011-12-25 11:18:3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师幼互动中情感的升华

  不知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老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而恰恰是这位老人的装聋,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引领这位小女孩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我想:这个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所谓“无为”教育的哲理。“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的孩子,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使得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深受感动之余,您是否想到了我们的幼教事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正如初学琴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往往会与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试想:如果老师成了故事中的家长,孩子的发展会怎样?如果孩子幸运地遇到那位“艺者”,那又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纲要》指出,生命的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创造。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细致观察、耐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样也会给我们的教学经历增添了七彩阳光。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儿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总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从他们最细微的动作中洞察幼儿的需要。
  关注:老师,我也要抱抱!
  那是我做老师的时候,在一次游戏中,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谁在活动中表现得好,我就和他抱一抱、亲一亲。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被老师抱过、亲过之后,他们欣喜若狂,互相炫耀: “老师抱了我两次”、“我和老师亲了三下”。仔细观察没有受到这种待遇的涛涛不开心了。涛涛是个小调皮,没有一分钟的停歇。你让他学做操,他偏坐着不动;你让他坐好,他就往游戏角里钻。一次我在上音乐课学律动时,他甚至趴着睡大觉。看着幼稚的他,有时也挺没办法的。
今天他的不开心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日子里,他从不关注老师对小朋友的态度。于是我轻声走到他的身边,安慰他一番,并告诉他该怎么做,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喜欢他的。还没等我说完,只见他灵活地转身扑进我的怀里,把我抱得紧紧地……
  幼儿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老师的拥抱、抚摸式的问候。教师柔和的语气、亲切的眼神、愉悦的表情都能给孩子“母亲”般的慰藉,让孩子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和温暖。有专家曾说过:“给孩子吃十次肯德基,还不如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幼儿园小班的老师抱孩子是经常的事情,有的老师经常和我说今年的孩子适应的真快,我说不是,孩子适应的快的真正原因是:老师的呵护缩短了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时间。有些家长就经常告诉我,我孩子连周末都想上幼儿园,因为他说老师比父母喜欢他。每当听到这里我都会感动。我记得我看大班的时候每天中午孩子起床我都会给女孩子梳头,过些时候有个男孩的家长就来找我,陈老师我孩子说要留长发,当时我很吃惊,我说怎么回事啊,家长说他要请老师帮他梳头,我一下就笑了,从那以后我也轻轻的给男孩子梳理一下。孩子特高兴,眼神中流露出那种天真的满足感。 一个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用爱来弥补,但是没有爱的人,能力再强也不会做好事情的。
  用孩子的耳朵去听
  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能使幼儿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建立关系,更有利于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无论在课堂上、游戏中,还是吃饭时,我总喜欢看着他们说话,用我的眼神告诉孩子我在认真听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喜欢听他们“聊天”。
  聆听:“喜欢吸血的是蚊子妈妈”
  “陈老师,你的脚上有个蚊子”,细心的琳琳大声叫了起来。孩子们循声望过来,开始了一段交流:
  “快拍死它,它是大坏蛋。”
  “它喜欢吸我们的血,真是个坏家伙。”
  “我不怕蚊子,看见蚊子我就打死它。”
  “我知道蚊子妈妈才咬人,是我的爸爸告诉我的。”“真滑稽,蚊子还会有爸爸妈妈之分,哈哈!”
  就在这样一片议论声中,孩子们针对“吸血的是蚊子妈妈”而展开了话题。我请浩浩说说自己的理由。浩浩头头是道地讲道:蚊子妈妈喜欢吸人和动物的血,蚊子爸爸吸食植物的汁液。别看蚊子的身子小小的,可他们的嘴巴像针一样尖,能扎进人和动物的肉里吸血,而且它们身上还有许多病菌,被蚊子咬了不但很痒,还会生病!所以我们要消灭它。
  真是了不起的浩浩,懂得那么多知识,孩子们都听得目瞪口呆,向浩浩投去了羡慕的眼光。通过这件事让我觉得倾听的重要性。有时老师认真地听,会发现新的教育契机,使孩子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没理由苛求孩子站在我们的立场与高度,而要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
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老师需要“像个孩子”一样,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相同的生命情调细心体味孩子内心的酸甜苦辣;也要“像个父母”一样,耐心感悟孩子心灵的喜怒哀乐,清楚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体味孩子心灵的命脉,适时地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
体会:无声的“语言”
  在《春雨》制作活动中,我根据诗歌内容“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 为孩子们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并分成三组进行制作。在制作池塘时,几个孩子正专注地用各种形状的卡纸拼小鱼的形状,还不时传来“陈老师快来看,我做的小鱼多美!…陈老师,我做的小鱼游得很快。”“我做的小鱼用了很多图形,三角形做的头和尾巴,半圆形做的身体……”元元是班内年龄最小的孩子,我发现他做的小鱼怎么看也不像,这时他也开口说:“陈老师,我做得好吗?”还没等我回答,几个孩子转过视线,不约而同地说:“不像,太丑了。一点都不漂亮。”当时我没有做任何回答。我想假如我用哄的办法,会伤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如用批评的方法对待元元,或许对他的伤害会更大,更会抹杀了他的兴趣。元元见我没有任何回答,只是看了他们一眼,就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制作,不过粘贴的小鱼稍稍有了改变,慢慢变得有点形象了。
  《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我当时没有作任何回答,只是采取了暂时的“无言”。我的沉默不代表就不管他们,而是给他们一个缓冲的过程,让他们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的一些看法,习得一点自己的经验。元元正是通过这样的“无声胜有声”,而逐步调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完善自己的制作。如果一味地跟随老师的思想发展,孩子又能学到多少。哪些才是孩子真正的获得实践证明,老师在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相当重要,只有“持”与“助”用得恰当,才能更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功。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有所不同,像元元这样的孩子只有给予耐心的等待和关注,才能顺应他们的发展。如果在活动中我终止元元继续粘贴,让他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建议,他可能会暂时勉强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可最终可能会挫伤他的自信和积极性,甚至会增加他的抵触情绪。老师那不经意的“一看”,给了元元百倍的信心,满足了他当时的需要,让他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自己去发现、比较、思考怎样才会更好,这远比老师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
  对于不同的儿童,技能性的教育目标不必刻意在一次活动中完成,而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的个性,却需要老师将它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