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当自身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来源:优易学  2011-10-11 13:35: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根据三个孩子具有的不同原有经验,教师要结合具体事件、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分层次引导。对于派派,教师要郑重强调“规则”,让他知道如果明天吃饭再快一点,也就有同样的机会进建筑区游戏了,日常生活中更应多引导派派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运用中尝试、体验“协商”策略;对于佳佳,教师最好在他决定放弃游戏机会时,先要让佳佳清楚“你是按规则进建筑区游戏的,你有权利不出区”,再用“你真的决定不在建筑区玩了吗?”“你觉得换巧克力更值,是吗?”这样的问题,帮助他想一想这两项选择的好处是什么,再做出决定,引导佳佳在做利益选择时,学习慎重权衡与思考;对于社会性发展较好的龙龙,教师更要在“规则保障公平”的层面上,引导他学习除了考虑好朋友和自己的利益,也应当公平地为其他同伴的利益着想。
  ★再反思:一日生活的常规与规则是否起到促进幼儿公平地实现自身利益的作用?
  这一冲突还提醒我们,幼儿园的规则与幼儿的利益之间是否也存在着需要“协商”之处呢?本着“规则公平地保障着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这一观念,我们更应深刻地反思现有的生活常规和行为规则是否和谐一致地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
  由于早晨的区角活动通常开始于早餐后,而且是“谁先吃完谁先入区游戏”,这使吃饭快慢成了决定幼儿是否有活动的自主选择权的决定因素。而天生吃饭慢的孩子总是在区角活动的选择权上处于被动地位,难怪“派派们”恼怒地耍“霸道”与“硬闯”,因为他们的自主选择权常常因此被剥夺,主动游戏的需求常常因此被压抑!我们要进一步反思的是,按“谁先吃完饭谁先取卡入区”这一规则分配游戏机会,对具有个性化生活与学习特点的每一位幼儿是否“公平”?相关研究告诉我们,成人分配机会是否“公平”将深远地影响幼儿对“公平”概念的获得和理解。
  因此,一日生活常规与行为规则怎样公平地保障每一个幼儿和谐发展的权利,怎样促进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获得并积累“公平”的经验,为幼儿的奠定做和谐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这是幼儿园教育应深刻反思的问题。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