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间展开的。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教师和幼儿是否能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对儿童的看法不同,对儿童的态度、教育的方法也随之不同。儿童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三)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基于上述的儿童观,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
一个侧面是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
另一个侧面是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不认识到这一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幼儿,以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每个幼儿认真地进行教育和指导。不管什么活动,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教师的教法多么艺术,只要没有以教师与幼儿之间正确、良好的关系为基础,就不能算是好的活动。
三、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一)幼儿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正常幼儿的遗传素质差异并不是很大的,对幼儿的发展也不起决定作用。
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比如,幼儿的身体强健程度、智力水平、个性等。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的生活环境状况等。
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都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不同对象(如玩具、老师、同伴等),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些活动,幼儿是不可能发展的。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进行的。无论哪种活动,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
①幼儿的生理活动。幼儿生理活动是满足身体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每时每刻都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内部工作”特别艰巨。家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需要。
②幼儿的心理活动。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一样,也是必须由幼儿自己进行的、极其艰巨的“内部工作”。幼儿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主体,在作用环境的同时,他必须自己去观察、理解、记忆、思考、作出判断,靠艰苦的练习和长时间的经验去学习语言等。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适应任务。幼儿的心理活动带着鲜明的个体特征,如幼儿性格多种多样、兴趣各不相同。幼儿心理活动虽然是内部活动,但常常有可见的外显行为,如幼儿情绪愉快时就会又唱又跳、计算时常用手的动作来帮助思维等。 、
③幼儿的实践活动。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幼儿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前者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后者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二)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新,其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生理的发展加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加速,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比过去有明显的增长;二是儿童的成熟加速,如性机能的发展。这些现象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引起高度的注意。
2.儿童心理方面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儿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引起儿童心理的种种变化是幼儿园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
儿童的生态环境首先是家庭环境,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地。家庭变化中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等。近年来,市场经济使得家庭的变化加剧,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生活。
此外,社会上对高学历、高薪酬的过分追求,也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幼儿成长的压力加大,身心健全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