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思维游戏课程教研的原则
由于我们和幼儿园之间没有任何行政及隶属关系,因此,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我们是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最坚定的贯彻者、阐释者;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全程观察者;是对问题寻根挖底的探究者;是施教教师的有力支持者和帮助者。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给思维课程教研工作提出了几个原则:
(一)渗透、结合、坚持
我们强调,在教研的过程中,要深入领会和渗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领域目标和幼儿园实际,坚持并把握住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及科学性。
(二)平等、鼓励、投入
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运用积极性的语言及发展性评价分析问题和现象,以鼓励教师,使其充满自信。以投入的情感、专注的倾听、体贴的换位,令教师获得被尊重的需要和被珍视的感觉,使教师在获得满足的同时,将这种态度自然地带入到幼儿身上。
(四)建议、探讨、方法
为使教师很快地进入课程,当教师最初接触课程时,我们会直接给教师一些建议,但是我们不会提“必须这样”、“必须那样”的要求。当教师承担了一段时间的课程任务后,自然就会产生或找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简单的对所出现问题做出合理解释或直接给方法,而是要和教师展开充分讨论,通过探询和研究,使教师获得运用思考和探究的快感,并逐渐形成喜欢思考、愿意解惑的习惯。同时,我们希望教师能以自身的努力,发现、总结出所需要的方法。而我们也会适时为教师提供非常具体的建议和方法,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四)信息、兴趣、价值
在幼儿园里做思维课程的教研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把握和利用好时间,就要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收集和筛选有用的信息;选择一个好的形式;提供本次教研活动的价值点。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以适宜的形式让教师觉得有新意且感兴趣、以丰富的信息让教师有获得、以结果的有效性来充分体现每次教研活动的价值。
比如,有一次教研活动,我们是以一道推理题开始的,(一日上午,在美国西部的大沙漠中,一架满载旅客的民航飞机失事,所幸的是有一百多人幸存。飞机失事的地点距最近的沙漠边缘有150公里。问:如果你是幸存者中的一员,请将下列物品依你认为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和排序。如果只允许选择5件物品,你认为选择哪些物品可以使你逃生?一本内容为教你如何逃生的书、一小瓶水、一盒火柴、一把匕首、一个手电筒、一张地图、一个降落伞、一面小镜子、一把小铲子、一把手枪、一瓶酒、一件毛毯。)当大家完成这道推理题后,再对照结果解释,一下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问题要这么想?!原来事情可以这样解决?!当大家了解了自己的思维带有一定的模式和惯性后,想问题时就可以调整角度和思路,灵活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很多钻牛角尖的现象。(几乎是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水、地图、毛毯、手电筒在最前。那么如何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要根据给定的所有信息,正确判断是自己走出沙漠,还是应该在原地等待救援。大家的选择结果意味着几乎是所有的人都选择了要自己走出沙漠去,但是从给定的条件看,150公里的沙漠路途和我们在公路上走是两个概念,自己能够走出去的可能几乎是没有的。反而在原地等待救援以获得生还机会更大,因为民航飞机有固定航线,失事地点定位很准确,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搜寻与救援的要求,空中救援会很迅速和准确。这时,我们需要选择目标大而明显的物品,为搜救飞机做标记。那么降落伞、和小镜子就是首选,假如是夜晚,手电筒、火柴就非常有用。)一个看似和教研无关的小内容,不仅活跃了教研气氛,更为教师的思维空间打开了一扇窗。事实证明,老师们再思考问题时,头脑中仿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回路。
五、应注意问题
我们思维游戏课程的教研员队伍是由幼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有一定教研工作基础的教研员组成。但是由于她们介入思维游戏课程的时间比较短,在进行思维游戏课程教研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而这些困惑和问题也往往会带有一些共性。经过对一些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在教研实际工作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理解思维课程和幼儿园一般课程的不同
我们在做教研的时候,很容易把思维课程等同于幼儿园的日常教研工作来做。首先,我们要明确思维游戏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定位为补充性课程,是为了弥补和加强幼儿在思维能力发展上的缺失和不足而专门进行的课程。因此不能把思维课程简单地按照领域性或主题性的综合课程来看待,也不能把某一指向性强的活动赋予太多的目标和功能。
如,一个图形评价类别的活动,我们的重点是要求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判断,且根据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既可判断幼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尽量不要求幼儿使用过多语言进行描述,更不要去强调对语言表达、表述的要求。因为过于强调对语言的要求,会使幼儿因受制于语言发展程度,从而干扰我们对幼儿思维过程的判断。同时也会对幼儿的观察和思维形成一定的干扰,包括幼儿观察的顺序、判断的方向、思维的角度等。
(二)目标把握应准确
思维游戏课程的实施质量,以及教研能否深入开展一直受对目标把握正确与否的制约。对于每个活动目标的准确把握与否,是决定我们能否做好备课、看课、评课这几个环节的前提。因为这几个环节均需要围绕目标进行,且思维课程具有目标指向性强的特点。我们不否认,一个活动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设计的初衷,脱离了设定的目标,有可能仍然不失为一个精彩的活动。但是就其活动的价值点就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假如这种变化和转移是由于突发状况引起而不得不的情况,我们认为也未尝不可。假如是由于我们对目标的把握不准确而导致,这说明我们对于课程的理解还存在差距。当目标偏差出现过于频繁时,课程目标的达成就会发生严重阻碍,使课程实施质量受到根本性影响。
如,在活动目标中,我们有让幼儿根据行为推断情节关系的内容,这样的活动要求其情节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及合理性。当我们不能领会这个目标时,就很容易把这个活动目标转移成发散类的活动,让幼儿随便发挥想象,编出各种各样的情节,而忽略了应该根据给定的条件,去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从而推断出事物间的关系。
因为此问题的出现,与教研员和授课教师进入课程时间上的长短及对相关理论学习的深入与否有关。因此,了解课程目标实质及目标实现机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进行案例的解剖与分析。
(三)材料使用要熟悉
思维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一套大教具。假如我们不明白这些材料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而熟悉材料与熟练使用大教具,是我们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我们也要求教研员非常熟悉这些材料。因为不了解这些材料如何使用以其某一材料在某个环节中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对教师进行引导与帮助。而教具的使用又往往与教师的教法和幼儿的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教具出示的时机、出示的数量、出示的顺序等,同时和活动类别、思维发展不同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教师出示一套卡片。教师可以横着摆一排,也可以竖着放一列,还可以散乱的平铺在一起。如果教师了解这套卡片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她就一定会选择一种适合的排列方式,以有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支持。
因此,我们建议教研员自己首先要去反复摆弄这些材料,以印证和发现这些材料与目标和教法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同时,真正的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发现和探索,并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思维上的发展。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