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D )。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48、垄断的形成是( B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49、垄断利润是( C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50、垄断价格是指( D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1、金融资本是( D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
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C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