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考试

09年考研四联法硕民法预热辅导第三讲
来源:优易学  2011-11-5 13:11:3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关系。

    要学会认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是,双方没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是简单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大多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2.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民法调整对象的平等性和财产性,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即损害赔偿的方法上也得到了体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3、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口决:才觉悟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为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或简称为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作为民法中的主体有两个基本要件:(1)客观存在;(2)为法律所承认。在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作为整体,在一些场合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单一主体、多数主体之分。有特定主体和不特定主体之分。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两者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在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一致的,权利的内容要通过相应的义务表现,而义务的内容则由相应的权利限定。权利是一种可能性,义务是一种必要性。也要注意与权限与权能区分开来。权能是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所有权的权能有哪些?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限是一种资格,更多的是义务,比如监护权,代理权虽然我们通常叫权利,要深究的话,追求精确的话,说它们是一种权限更合适,因为他们不能因为代理行为或监护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被监护人或被代理人的利益。  义务又要与责任区分开,义务是责任的前提,责任是义务违反的结果。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五类,即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其中,主要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担保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也是,但不限于物,还包括权利,如权利质押等;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行为的客体包括物和行为;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标的和客体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使用的场合不一样。一般意义上用客体,即适用于所有民事法律关系,合同中一般用标的,标的适用于债的关系。但注意客体不等于标的物。甲把自己的手表卖给乙,甲乙之间是买卖合同关系。客体/标的是给付,标的物是手表。

第三节 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民事权利的类型口决:才子主绝技1.产权和人身权(以权利的客体之不同)2.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根据权利的作用的不同)。3.对权(对世权)和相对权(对人权)(以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为标准)。4.权利和从权利(根据权利的相互关系。比如设置了抵押权的债权)。5.得权和期待权(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比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权利。条件成就前是期待权,条件成就后就是既得权。等我考上法硕了我就把我的复习资料送给你。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重要):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例如所有权、知识产权、人身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债权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例如不安抗辩权。抗辨权在于防御,不在进攻。分为永久性(时效已过的抗辨)和延期抗辩权(不安,先索等)。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例如追认权、撤销权、法定解除权、法定抵销权、免除权。催告权是形成权吗?法律对形成权规定有一个行使的期限,即除斥期间。

       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两种。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例如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自卫行为等。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判决或者仲裁,也可以依法请求有关的国家机关给予保护。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民事法律规范(抽象条件)、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事实(具体条件)

       因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通常包括:主体变更(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发生变化);内容变更(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在范围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客体发生变化)。

       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总和,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例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需要立遗嘱的行为和遗嘱人死亡这两个法律事实才能够发生。

    甲用菜刀把乙砍死,乙的亲属继承乙的财产,引起继承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事件(死亡)。引起赔偿的法律事实是侵权行为。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1、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又称为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人的出生、死亡等。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行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在无意识或精神错乱中所为的“行为”,一般也将之归为事件

       行为是指受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比如:抛弃所有权。当事人在熟睡或昏迷状态中的动作,及受他人暴力强迫所为的动作,均属于行为。

       行为按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或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合法行为又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三种。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但表示行为还包括不合法的表示行为,即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准民事法律行为(△重要)是指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意思通知要约拒绝、履行催告、选择权行使催告;观念通知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瑕疵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债务的承认;感情表示被继承人之宽恕。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创作而发生著作权关系。作为债权标的给付的行为如交货、付款,也属于事实行为。也包括不合法行为,比如侵权行为。

       不合法行为是指不符合法律要求或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包括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等。

     请回顾一下刚才所讲的主要知识点:蓝色部分!

     第三节课结束。祝大家学习进步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试题排行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