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二、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用专政的办法解 决;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各民族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发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GCD与民族党派的关系问题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毛泽东在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发展战略段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
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实践
《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形 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党在经济、政治、组织等各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取得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毛泽东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取得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1、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这个方针是根据周恩来的报告,在中共"八大"上确定的。
2、 统筹兼顾的方针。
3、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一、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还应该处理好其它一些关系。
1、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生产力布局的问题。
2、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