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成考指南 | 高起点 真题 习题 | 专升本 真题 习题 | 成考招生 | 学位英语 | 技巧心得 | 论坛 | 网校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部分考点(三)
来源:优易学 2011-4-7 21:49: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政治条件: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巩固政权
  经济条件:
  1、 没收官僚资本
  2、 完成土地改革
  3、 稳定物价
  4、 统一财政经济管理
  国际条件:
  抗美援朝为中国的经济恢复、政治改革、社会发展以及革命转变,赢得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
  1、 在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又不急于实现两个革命的转变,不急于消灭资本主义。
  2、 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条件。
  3、 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 先实现国家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1、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
  3、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手工业的改造需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点: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阐述了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方针和原则。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1、 及时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2、 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顺利地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3、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低到高三种合作方式: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的可行性:
  1、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
  2、 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了强大的政治优势。
  3、 国有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4、 中国GCD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形式
  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司合营,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 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 多种形式,由低级到高级
  3、 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极大地加强了人民地团结。
  照搬苏联模式地主要原因
  1、 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前苏联给予新中国援助和支持。
  2、 新中国没有建设的经验,而前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前苏联模式的威力。
  认识我国国情,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
  1、 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完善。
  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国家。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
  主要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要求同现实的矛盾,是需要同不能满足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工作重心:
  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