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经济学课引争议 会荒废基础知识?
来源:优易学  2014-1-21 14:21:05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中学开经济学课程


中学开经济学课程

“一位富婆想周末去打高尔夫,同时又想去办公室出席企业战略会议,她遇到了稀缺……”这是某所中学校本课程《经济学》的自编教材第一章关于稀缺性的解释。虽然这个教材比较粗糙,但参与的老师和学生都兴趣盎然,纷纷表示收获多多。

然而,此事却引起了争议——中学该不该开经济学课?“自编经济学教材”受到质疑,质疑者认为,孩子应该学好基础知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指出: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鼓励校本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让个性孩子、创造力探究得到制度认同。

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近日也表示,翻译自美国的《高中经济学》教材有望明年进入全市高中,以增加创新和实用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我们一再说,要强化这种探究性性格、创造能力,可更多家长在兴趣探索和分数之间,还是残忍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和体验机会,不愿给孩子预留更多的兴趣探索机会,以致于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不断下降。比如“上海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发展状况”显示,支持青少年创造力行为的家长不足四成;青少年的想象力有待提高,创造力则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其中,从小学到初中是青少年创造力下降最快的关键点。

没有了创造,扎实的知识积淀就成了一堆废物;没有了创造,鲜活思想就成为他人的附庸;没有了创造,学生就不再是“学生”,而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考生”,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的“教育危机”吗?

    探究性教育在西方早就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比如美国,1995年美国国家中学协会重申探究课程的重要性,呼吁具有挑战的、综合的探究课程。许多学校还设置了探究俱乐部,组织探究活动和开展小型课程,如艺术、音乐、技术和家庭消费科学。

们为什么乐此不疲?第一,一个探究项目能够保证学生发现他们的独特能力、天资、兴趣、价值和嗜好。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为成年生活做准备,为以后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公民生活做准备。第二,探究课程和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最后,探究经历使学生熟悉诸如终身体育活动、艺术和社会服务等丰富健康的业余追求。而我们对于这样的课程,却仍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看似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却点燃了孩子的兴趣发展激情,让创造和想象的翅膀飞起来。因此,对于这种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我们应多一些支持和理解,将之放到研究意识、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高度去认识,放到远景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多一些放手,少一些捆绑,给孩子和教育带来更多的个性和兴趣。

(雷泓霈 教育工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