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提议:协同创新,科教兴豫
来源:优易学  2014-1-21 13:14:38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企业的问题是缺乏资源,没有科技支撑,创新速度慢,学校的问题是大量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作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的载体,“协同创新”是这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做好“协同创新”,实现政府、企业、高校多赢?政协委员们带来提案,为全省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裴蕾 张竞昳 董艳竹 李爱琴

  【观点】

  高校科研要与发展实际要求结合

  “除了人才培养,高校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我希望这些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能够通过经济增长表现出来。”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李倩参会带来提案,建议政府加强引导和参与协同创新,形成长效机制,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实现校企双赢。

  2013年,河南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拥有了1个国家级、2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特别是河南粮食作物协同中心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去年,河南的协同创新工作发展很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李倩说,协同创新是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大跨度的实质性联合。而如今,企业发展缺少科技支撑、创新速度慢,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没能真正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科研成果、专利多,但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少。“希望今年,高校科研能够与河南发展实际需求结合,真正服务社会。”

  【建议】

  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政府布局

  李倩建议,让学校的协同创新贯穿于创新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譬如,政府在培养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方面的思路及举措,如何能够及时全面传递到高校,并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和思想?”

  如何令“协同创新”真正发挥作用?李倩分析:“政府和高校建立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在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布局和谋划阶段,就让更多高校科研人员参与进来,不局限于社科类专家,新材料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极端制造领域等都来参与,如此,高校才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对相关产业提出具体的服务目标。”

  以实际贡献评价科研价值

  产学研发挥最大功效,离不开合理、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李倩建议政府尽快研究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从评价体系上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实实在在地“协同创新”,鼓励项目实体运营。

  “要以出成果、解决问题为目的,坚决纠正重视论文、成果数量,重视课题研究轻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倾向。”李倩说,高校应构建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和谐发展的机制,搞科研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

  另外,针对目前产学研合作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可以引导银行、保险、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支持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另一方面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产学研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和操作制度。”李倩说。

  【多赢】

  推进创新教育

  最终实现“科教兴豫”

  作为中国的经济和农业大省,人口近亿的河南没有一所中央财政支持高校,也没有中央研究院所,这成为中原经济区教育建设滞后的最大制约。省政协委员林大辉等7人联名提案,建议高校大力推进创新教育,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与“协同创新”提案不谋而合。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河南现在只有117所普通高校,且办学水平与其他省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没有“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省政协委员提案称,除了历史原因和政策发展制约,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对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支持力度不够高也是重要原因。

  提案建议,高校改革将科研的重点放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通过培养、引进和造就高端创新型人才,带动高校学科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强校来实现人才强省的“科教兴豫”目标。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河南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弥补教育短板。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