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援非医生李怀奇的奋斗与守望
来源:优易学  2013-7-29 12:38:0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治医师李怀奇2011611日离开故土,前往桑吉巴尔开展援非医疗行动,2013627日回到祖国,700多个日夜,汇成李怀奇85千多字的援非日记。这里面,有一位从医者高贵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职业守望——他面临着几次生命危险,但看到左袖上印有国旗的队服时,他一次次选择了奋斗与坚强。

  天堂里的“地狱”医院

  相较于桑给巴尔碧海白沙、椰林树影的天堂美景,有着“一颗椰子树”这样美好名字的纳兹莫加医院,却可以说是天堂里的“地狱”医院。虽然是公立医院,但空间狭小,环境混乱,设备落后,李怀奇日记里用这样的文字描述了他的工作环境:“没有专门的病房和手术室,没有病种划分,没有感染分类,没有专门的护士,脏乱差是我对桑岛医院病房的第一印象……诊室内有一个产自我国的25年前的高温灭菌炉,早已锈迹斑斑;药品柜里陈列的还有一些国外援建的药品,不过也早已过期。”

  不仅如此,落后的医疗水平,也让初到非洲的李怀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里写道“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上班见他们进行一个拔牙操作,没有任何无菌观念,多人共用一瓶麻醉药品——利多卡因,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带帽子、口罩,随意将带血的器械放在牙椅操作台上,而且动作也比较粗暴……难以忍受的是在进行手术操作的时候,有几只蚊子、苍蝇在身边飞来飞去,真担心会落在手术伤口上。”

  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李怀奇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援非工作。

  曾经那么接近死神,“跨界”作业全凭良心

  在两年的工作中,李怀奇曾经与死神打过好几个照面。

  医生都知道,艾滋病人的手术会给医生带来多高的风险。在手术中,一旦因为血液、体液污染,或者被针头、手术刀、剪子刺破皮肤而发生职业暴露,就有极高的感染几率。而非洲艾滋病患病率又很高,“在国内,这么多年来也就碰到2例,但在那边两年诊断出的就有12例。”李怀奇告诉记者,这两年里他接手治疗的艾滋病病患就有5例。

  第一例艾慈病患者Hady的手术,是要切除颌骨上的肿瘤,“这就很可能被颌骨给刺伤导致感染。”李怀奇在日记里也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斗争:“作为援外专家,自己对于手术选择有着最大的权利,如果单单为了规避手术风险,自己大可以随意找个借口就把患者打发掉了,而患者也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抱怨。但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援外医疗队员,想到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想到了当地这位可怜的患者,自己还是决定为她进行手术。”决定放手一搏的他,带上三层手套,做好全副武装的防护工作,成功的为这个病人切除了肿瘤,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切出来这个瘤有小碗那么大,如果不切除她将无法进食,这对于一个免疫力低下的艾滋病人而言,很有可能致命。”

  由于桑岛的医疗落后,往往迫于形势需要,许多医生在那里成为了全科医生,李怀奇也不例外,在桑岛的两年,他也有许多“跨界”治疗的经历。

  有一次,刚做完手术的李怀奇接到通知,说有一个中国人遭遇车祸,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是伤者被万伏高压电击伤,电流由胳膊打进由肚子打出,肠子都已经暴露在外面。李怀奇发现伤者的肠子已经被包裹了纱布,作为江苏省国家救援队的一员、省红十字会的救护师资,李怀奇凭着专业知识,当下做出急救方案:“赶紧拿走纱布,纱布会使肠子干掉,很容易坏死。立刻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保证肠子的湿润。”李怀奇告诉记者,跨界作业在国内不太可能,但是在桑岛,身为医生,“就是要凭良心做事。”

  严格教导,小学徒变副院长

  日记里,李医师写到“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很开心,因为staff经过半年的精心带教,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开展门诊工作,这也算是这半年援外工作中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了。”这个staff就是一个叫做默罕默德的年轻人。

  李怀奇告诉记者,在桑给巴尔,你随处可以听到当地人民的一句口头禅“慢慢来,慢慢来。”虽然这话在享受生活时很适用,但放在生命第一线的医疗工作中,明显会很耽误病情救治。而这一点,在当时还是实习生的默罕默德身上,也体现的很明显。在共同工作中,有时候急起来,李怀奇也会拿小钳子敲敲默罕默德的手背,要求他认真学习,加紧练习。更多的时候,李怀奇会尽可能给默罕默德临床机会,从门诊到手术室,他会告诉默罕默德:“我来做你的助理,你来做。”从开始连门诊看病都不敢,到现在可以自己独立开展门诊工作,做一些简单的手术。从当年的实习生,晋升成现在纳兹莫加医院的副院长,默罕默德的成长是李怀奇欣慰的成绩,也同时是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成绩。

  在李医师离开非洲前,默罕默德送上了一张卡片,三个“good”表达出默罕默德对李怀奇医生的浓浓感谢之情。除了默罕默德的成长,桑岛的口腔门诊也在这两年里改头换面,今年2月份谢因总统在桑给巴尔的国庆日自文中,点名表扬医疗行业进展最大的,第一个就是口腔门诊,第二个是普外科,第三个是ICU

  援非的两年半日子里,坚苦的条件,繁重的工作,不能在技术上有精进,还要与家人长时间分离。但即使如此,李医师回忆起来还是意味深长的说,“收获,要比失去的多。”收获了很多的朋友,体验了不同的文化,改变了对非洲的认识,收获了很多生命、生活的感悟。李怀奇出发时,女儿才三岁;如今,女儿已经5岁半了。讲到女儿的时候,李怀奇语气里充满了疼爱之情。“回国后女儿天天腻着我。这两天,基本就是在当全职爸爸了。”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