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狠抓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努力控制辍学率。1999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62%,其中女童入学率98.11%,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1.71和3.22个百分点,基本堵住了新文盲的产生。各地组织了灵活多样的扫盲活动,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根据农村生产、生活以及地域特点,在群众居住集中、文盲分布较多的地区,采用集中办班、集中授课的形式,农闲时多学,农忙时少学。在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采取干部校长包村,教师包户,学生包家长,夫妻互包等多种形式包教包学。有的地方设立了巡回教学点,定期巡回教学。 第四,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带领农民脱盲致富奔小康。根据农民的需求,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寓扫盲于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之中,让农民感到“我要学”。县、乡、村都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形成了农村成人教育的三级网络,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秦安县95年以来,累计各类培训2015期,培训89150人次,使农民学到了技术,促进了生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先脱盲、后脱贫、脱盲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第五,根据当地特点,制定乡规民约,增强扫盲合力,使扫盲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保证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如静宁县的乡(镇)普遍实行了“四挂钩”的办法,即扫盲工作与乡(镇)干部年终考核、村干部报酬和奖金挂钩;与脱盲学员和扫盲人员收益挂钩;对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贷款发放、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倾斜;与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及职称评定挂钩,学校完不成扫盲任务,不评先进学校,教师完不成任务,不评先进个人,职称不予晋升。同时还通过制定乡规民约,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督促文盲参加学习。把扫盲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甘肃省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和“普初”、“普九”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经过广大干部、教师和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一个自然条件、经济处境不利的地区,取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依然很艰巨,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甘肃省扫盲工作和“普初”、“普九”工作与全省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对甘肃省的“两基”和“两基”后巩固提高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除文盲工作。 党的十五大强调:“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去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地方各人民政府要继续坚持“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2000年“两基”目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与提高。我们希望甘肃省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举措,继续坚持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的同时,努力解决贫困县、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山区儿童少年入学问题,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巩固率,减少留级生比例,堵住新文盲产生的口子。采取相应措施帮扶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并根据草场承包后带来牧民居住分散、边远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程太远、辍学率较高等问题拿出对策措施。在扫盲工作上,要继续实行“双线四级”扫盲责任制,以乡为单位,分散包教,力争按规划实现“两基”目标。 (二)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扫盲教育同推广实用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十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加大扫盲工作力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从对两县调研情况看,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但从整体实效看,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扫盲和扫盲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改善乡、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适时调整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改进办学形式和教育手段。特别是针对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在抓紧扫盲和扫盲后巩固提高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对广大农民开展民主法制教育、人口教育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三)采取措施,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水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两基”工作进展较快,成绩显著。我们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解决“两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对尚未“普初”的县,要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和县财力条件对普初教育规划进行研究调整,确保本世纪末基本完成“普初”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希望甘肃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继续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抢抓开发大西北的机遇,加大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力度,巩固提高扫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把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与职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根本措施,制订规划,分步实施,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使教育在科技兴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甘肃省是个农业省,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素质。发展农村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农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农村教育要在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提倡“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是普初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学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能用所学技能和知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教育督导的行政监督功能,进一步建立健全督导机构,建立完善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的年检复查制度,加强对“两基”的督导检查和复查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努力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 实现“普九”达标的地区,要取消统考,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的作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标准的唯一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在“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开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部赴甘肃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小组2007年7月17日 附件: 关于对青海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的报告 教育部赴青海省扫盲工作督导和调研小组于2000年7月18日至23日对青海省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首先听取了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扫盲工作情况的介绍;随后,调查组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及其所辖的曲沟乡、江西沟乡和西宁市湟中县及其所辖的丹麻乡、马场藏族乡等两县四乡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扫盲工作情况的汇报;查阅了扫盲工作的档案资料;观看了扫盲工作的录像片;实地考察了当地中小学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召开了有乡村干部、扫盲教师、扫盲专干和脱盲学员参加的座谈会。在这期间,调查组还调查了解了青海省和所到县、乡的“普初”和“普九”工作情况。最后,调查组集中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对青海省扫盲工作督导和调研的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扫盲工作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教委介绍,目前,全省46个县(市、区、行委)中有14个县(市、区)达到国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8个县(市、区)达到了省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85%以上)。全省现有青壮年文盲约22万,青壮年文盲率由1905年的17.5%下降到9.6%,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8%以内。 从我们所到两县的情况看,1999年,共和县12-40周岁人口37771人,其中非文盲人口34148人,非文盲率为90.4%;湟中县现有青壮年人口234700人,其中非文盲人口233O13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 与此同时,青海省在艰难的情况下,普初、普九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9年底,全省已有14个县(市、区)实现了“普九”目标,人口覆盖率为48.31%,有10个县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76.88%。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青海省地广人稀,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幅员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教育、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发展很不平衡。这些都给教育事业特别是扫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多年来,青海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减绩,这是来之不易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扫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领导重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扫盲工作责任制。 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青海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两基”规划目标,多次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专项会议,研究布置两项工作,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组织、政策等方面为“两基”工作发展提供了保证。第一、组织保证:从省到乡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工程,落实重中之重的地位,从上到下形成网络。在扫盲工作上,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本世纪末基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决定》,把扫盲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第二,在全省推行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制。从1993年起,全省从省到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双向层层签订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扫盲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