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对云南等四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报告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9:32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在这些地区首先使用本民族语言扫盲,再学习汉语,实现汉语程度的扫盲。从实践情况看,“双语”扫盲不仅调动了少数民族文盲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三、几点意见                            云南省虽属三片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但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发展义务教育和开展扫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在开展“两基”和扫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冷静施思考问题,克服困难,使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有更大的进步。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要继续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实规划,坚持标准,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  目前全国“两基”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距2000年实现本世纪末的目标只有半年的时间。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扫盲工作的进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实现了全国、全省的阶段目标后,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解决。目前尚未实现“两基”,扫盲目标的县都是经济教育基础薄弱县,这些县要完成目标的难度很大。已经实现“两基”、扫盲的县当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薄弱环节,而且达到的也只是目前的最低标准,今后的巩固提高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两基”、扫盲工作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广泛存在的初中规模扩大、“两基”资金短缺、中小学辍学率回升、新生文盲、迁移性文盲(云南全省有1O万)等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认识到“两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作中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既要反对不思进取、消极等待的思想,也要防上不顾条件、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作法,扎扎实实推进“两基”工作。  2、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扫盲与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  云南省十年来扫盲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据统计,目前只剩100万剩余文盲。然而,因这部分剩余文盲居住分散且边远,妇女文盲多,少数民族文盲多,年龄偏大者多,贫困户多,流动性大,其扫除难度反而更大。又由于这都分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并不是起主要作用,因此又很容易被忽视。这要求我们在开展扫盲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加大力度,努力扫除剩余文盲。  列入今年扫盲规划的1O个县,要采取措施确保年内完成任务,其余25个县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早日实现扫盲目标。  由于前些年小学一部分辍学的学生逐步要进入青壮年年龄段,要及时扫除这些新文盲,同时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实用技术培训、文化活动等,把脱盲与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脱盲后的巩固提高,降低复盲率,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得到普遍提高。  3、进一步加强扫盲和扫盲后教材、读物的建设。  云南省在扫盲教材、读物建设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成效的探索。但在与两县干部教师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农民迫切需要学习生产、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现行扫盲教材中体现不够。要不断改革扫盲教学内容,及时编写新教村、新读物,把学文化与学科技、扫盲与普法知识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扫盲质量和成效。  4、要不断加强乡、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  在寻甸、师宗两县考察中看到,乡村农技校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乡村农技校的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设备也要改善。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潜力可控。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农技校阵地,充分发挥其质量和效益,为推广农村科技、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服务。  5、进一步加强数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年报、基础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力求逐步规范。并逐步研究建立“两基”监测体系,把过去的静态数据变为动态管理数据,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真实信息,为决策与管理服务。  马上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是对我们十年工作的总结和检验,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主动协调统计、公安、计划、计生等部门,对“五普”工作中的原则性、技术性工作统一研究,积极配合并参与人口普查工作,努力避免可能出现的数据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次人口普查,校清全省剩余青壮年文盲数字,为今后加强扫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6、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在“两基”、扫盲工作中,教育督导部门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行政监督机制,如果没有“两基”验收这项办法,目前“两基”工作的成绩是无法取得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并赋予其“督政”职能,充实、优化教育督导队伍,配备条件,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的职能。在“两基”、扫盲的督导、评估、验收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标准,同时鼓励推进,促进“两基”工作健康不断发展。 附件:  关于对甘肃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的报告    教育部赴甘肃省扫盲工作督导和调研小组于200O年7月13日至17日对甘肃省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首先听取了甘肃省教委关于全省扫盲工作情况的介绍;随后,调查组在省教委督导室和成教处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对天水市秦安县及其所辖的陇城乡、刘坪乡和平凉地区静宁县及其所辖的城川乡、八里乡等两县四乡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扫盲工作情况的汇报;查阅了扫盲工作的档案资料;观看了扫盲工作的录像片;实地考察了当地农村小学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召开了有乡村干部、扫盲教师、扫盲专干和脱盲学员参加的座谈会。在这期间,调查组还调查了解了甘肃省及所到县、乡的“普初”和“普九”工作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扫盲工作基本情况  据甘肃省教委介绍,到1999年,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52个县(市、区)达到国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占县(市、区)总数的59.77%,人口覆盖率为61.02%;有81个县(市、区)达到了省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85%以上),占县(市、区)总数的93.02%,人口覆盖率为95.97%。据甘肃省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全省有青壮年文盲133.2万,青壮年文盲率为16.8%。  从我们所到两县的情况看,截至目前,秦安县青壮年人口总数276697人,其中非文盲人口270489人,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7.8%;截至1999年底,静宁县共有青壮年人259604人,其中非文盲人口256782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9%。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甘肃省地处西都,地理环境比较恶劣,缺雨少水,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幅员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教育、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发展很不平衡。这些都给教育事业特别是扫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多年来,甘肃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来之不易的。同时,积累了一些扫盲工作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领导重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扫盲工作责任制。  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各级政府都把扫盲工作列入“七五”、“八五”、“九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省政府先后颁发了《甘肃省扫除文盲试行条例》和《关于加快农村扫除文盲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在全省掀起了扫盲学文化、学技术的高潮。人大、政协也经常组织检查组对《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建议。省里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教育、农业、科技、文化、军区等1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扫盲协调领导小组,我们所到两县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扫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扫盲工作,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妇联组织了以“双学双比”、“春蕾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扫盲活动;共青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扫盲行动;科技、农业部门以科技服务机构和农技校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进行扫科盲活动,其它部门也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扫盲工作。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扫盲工作的开展。“八五”、“九五”期间,全省普遍实行省、地、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双线四级责任制,并把扫盲工作的成绩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政府负责,部门承包,任务到人,有效地把扫盲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扫盲氛围。  为了让全社会对扫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都来关心和支持扫盲工作,1990年,省政府决定每年3月为全省扫盲宣传活动月。每年省政府都要统一安排部署,省、地、县有关领导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在地方报刊开辟专栏,办专题板报,组织文艺宣传小分队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人们认识到“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盲”,在社会上形成了“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良好氛围,为扫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采取各种措施,堵扫并重,把扫盲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扫盲档案。1997年农业普查时,教育部门与农业普查办积极配合,统一认识,统一标准,提高了调查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全省对文盲人数和分布情况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使扫盲档案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使扫盲工作有据可依,不打盲目仗。  第二,加大对扫盲工作人、财、物的投入,保障扫盲工作的开展。省里十分重视扫盲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有专兼职扫盲干部、教师21067人,多次举行扫盲干部、教师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教学永平;在财政上,1985年至1988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扫盲专款,1997年增加到70万,各地也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并且积极落实有关文件规定的教育事业费的2%,农村教育费附加的10%用于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在教材建设上,省里先后编写了《农民识字课本》、《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技术》等教材发放各地,各地还编写了一些适合本地特点的教材,如敦煌县编印的《白兰瓜栽培技术》、《火鸡饲养》等,民族地区还编写了民族语言的扫盲课本。  第三,堵扫并重,有效扫除文盲。省教委领导明确提出,全省扫盲工作要坚持“堵扫并重”,一方面要狠抓“普初”和“普九”工作,堵住新文盲的产生,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扫除现有青壮年文盲。各地也充分认识到“一年堵不住,十年扫不完”,因而十分重视“普初”和“普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