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有些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没有按照有关财务规定、税收政策进行账务调整。另一方面,财会人员对财务会计制度、国家税收政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掌握到位,造成了账务调整的差错。
2.企业的账务调整没有后续跟踪管理。
虽然稽查工作操作规章制度明确,稽查案件查结后,要求企业填制《税务检查账务调整反馈单》,报送给检查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没有引起稽查及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对被查企业的账务调整没有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3.部分稽查人员素质达不到稽查工作的要求。
稽查工作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现状看,既懂税法又懂财务的全能型人才较少,稽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检查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需要。
建议及对策1.税法宣传经常化,纳税行为自觉化。
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税法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法制意识,支持税收工作。使纳税人能正确了解和运用税收政策,主动足额缴纳税款。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纳税辅导及培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办税及账务处理能力。
2.征收与稽查交流定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
征收管理、稽查是现行征管模式的一个整体,通过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及时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税收稽查、征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查促管,以管促查。在此基础上,尽快开通征收与稽查的联网工程,达到数据共享,提高稽查、征管工作效率。
3.税务稽查账务调整规范化,后续管理工作制度化。
税务稽查后的调账过程是纳税人学习和掌握运用税收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财务正确核算水平的过程,税务稽查后对企业调账工作的监督是整个税务稽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应保证后续管理有序的进行,使正确的调账成为巩固稽查成果的有效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教育培训定期化,知识更新日常化。
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落脚点应放在日常教育培训上,通过税收政策辅导、案例交流剖析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建议每年对稽查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稽查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