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来源:优易学  2011-5-13 12:48:1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分析]会计上对售后回购业务的核算,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一般将售后回购业务视同融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核算,计算企业在附有购回协议的销售方式下,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如果回购价大于售价,作为融资费用,分期确认“财务费用”的同时计入“待转库存商品差价”。但是,当发生售后回购业务时,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开具,并且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已经流入企业,在应税收入的确认上,税法更侧重于以交易的法律形式作为判断标准,这时,税法将售后回购视同销售和采购两个环节进行处理。所以,企业应在发出商品并收到销售款的当天,确认为销售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本例中,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现做会计分录如下:
  (1)1月1日发出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 117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0000
  由于回购价大于原售价,因而应在销售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提的利息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1月至5月,每月应计提的利息费用为20000(100000÷5=20000)元。
  借:财务费用  20000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000
  (2)5月31日,甲公司购回1月1日销售的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商品价款1100000元,增值税额187000元。
  借:物资采购(或库存商品等) 1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870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287000
  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80000
    财务费用  20000
    贷:物资采购(或库存商品等) 300000
  三、售后回购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售后回购业务在会计核算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视同融资作账务处理,但在税收上不承认这种融资,而视为销售和采购两项经济业务。销售方的销售实现时要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并收取价款,从税法上讲,这本身已经构成计税收入的实现。因此,甲公司在销售商品时,应按规定的税率计征增值税的同时,计算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继续以上例说明,现假定: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同时2005年1月份(即销售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00000元,暂不考虑其他税费。
  2005年1月份应纳税款:
  (1)应交增值税=170000-100000=70000(元);
  (2)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70000×7%=4900(元);
  (3)应交教育费附加=70000×3%=2100(元)。
  (4)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按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程序进行,即将售价1000000元填入收入总额中销售(营业)收入栏目,将成本800000元填入扣除项目中销售(营业)成本栏目;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填入相应的税金栏目,据以计算应交的企业所得税。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