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笔记第七章
来源:优易学 2011-3-20 17:43:42 【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第五节 产品生产成本分析(重要)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上年实际数应根据上年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填列;本年计划数应根据成本计划有关资料填列;本年累计实际数应根据本月实际数加上上月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计算填列。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重要)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对于可比产品,如果企业规定有本年成本比上年成本的降低额或降低率的计划指标,还应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资料计算成本的实际降低额或降低率,作为该表的补充资料填列在表的下端。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超支)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各品种(本年累计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见书P285页
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各品种(本年累计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超支)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超支)额=∑(某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某可比产品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超支)率=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某可比产品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100%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
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在采用这种分析法时,应当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进行对比的各项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应有可比的共同基础。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此方法主要是采用定比和环比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2、构成比率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或者经营管理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
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列示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年实际平均生产成本累计数))×100%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直接人工成本÷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它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等原因,单纯地对比产值、销售收入或利润等绝对数多少,不能说明各个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如果计算成本与产值、销售收入或利润相比的相对数,即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或成本利润率,就可以反映各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产值成本率和销售收入成本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差;这两种比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好。而成本利润率则与之相反,成本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好,成本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差。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生产成本表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二是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1、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进行这一方面成本分析,应当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所列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的本月实际总成本和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分别与其本月计划总成本和本年累计计划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对于可比产品,还可以进行这一方面的成本对比分析,可比产品成本本期比上年的升降情况。如果企业规定有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即成本的计划降低率或降低额,还应进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
进行这一方面分析时,应注意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的划分是否正确,检查有无将成本超支的可比产品列为不可比产品,或将成本降低较多的不可比产品列为可比产品以掩盖可比产品成本超支的弄虚作假情况。
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的分析,可以按产品品种进行也可以按全部可比产品进行,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计划一般按全部可比产品综合规定,因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一般按全部可比产品综合进行。
1)、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的分析。进行这一方面的分析,应当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所列全部可比产品和各种可比产品的本月实际总成本和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分别与其本月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和本年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全部可比产品和各种可比产品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升降的情况。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可比产品成本的计划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确定的,实际降低额是根据实际产量计算的。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但由于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也发生了同比例的增减,因而不会使成本降低率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率计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同比例变动,其结果不变)。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则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此外,由于各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程度不同,因而产品品种比重的变动,也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程度大的产品比重增加会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因此,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重要)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该表应当按照主要产品分别编制,是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应当选择成本超支或节约较多的产品有重点地进行,以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根据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本期实际的生产成本(即本期实际的单位成本合计数)与其他各种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一般的分析;然后按其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
主要是将本期实际与上年或前年比较,一般情况下采用定比与环比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1)、定比:报告期÷基期)×100%,其结果大于100%,表示上升(提高),其结果小于100%表示下降。
2)、环比:{报告期(本期)÷上年(上期)}×100%,其结果大于100%,表示上升(提高),其结果小于100%表示下降。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采用趋势分析法,在连续的若干期之间,可以按绝对数进行对比,也可以按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对比;可以以某个时期为基期,其他各期均与该时期的基数进行对比;也可以在各个时期之间进行环比,即分别以上一时期为基期,下一时期与上一时期的基数进行对比。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3)、制造费用的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