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趋势展望
来源:优易学  2011-11-17 10:18:2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目前顺德市已经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因为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已经被国际上所普遍采用,与我国目前使用的招投标及评标办法差别较大。如上所述,如果市场开放后我国的这些方法不加改变,可能让对方援引“非歧视原则”引起贸易纠纷。

4.加快全国统一的价格信息网的建设。

目前为了弥补定额中价的不足,各地都定期发布各种价格信息或综合价格指数,这不失为定额调整的一种方法,但弊病在于地区性非常明显,而各地之间的价格差异较大,随着“入世”的步伐,我国必将纳入国际大市场,这种地区性价格将不能适应需求,因此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有建设部组建全国统一的价格信息网,将来甚至应该包括境外的价格信息。据悉,这一工作正在开展之中。

5.加快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工作。

市场经济实际应该是一种法制经济,因此,各种法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已经受到重视,但目前只有两个部门性的规章约束。而各地、各行业的细则及管理办法却很多,不利于理顺各种关系。因此,在现有各种规章和办法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样也可从法律角度来对抗“入世”后可能带来的冲击。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成为制约建设市场发育的瓶颈,这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均需要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配合,现在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我国加入WTO步伐不断加快,境外同行进入的威胁和要求我国经济领域运行遵守国际经济一体化规则,工程造价管理也要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这些都必然要求我国的计价模式进行较大的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则应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一)建设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经历多次改革,从不同角度切入,成效不可说不大,但是对真正构建成熟的建筑(后称建设)市场没有起到根本催化的作用。这些大的切入点可以历数的是: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施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它们虽然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构筑有型建筑市场硬件的作用,但是都没有触及到建筑市场的灵魂——工程造价管理(或按建设部1999年1号文称工程价格管理)。建设领域里的有识之士一致认为:缺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任何建设体制改革都是不成熟的改革。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的重要内容,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人类迄今为止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的最成功手段,而价格则是市场机制中组织经济活动的灵魂,价格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传递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即平衡供给与需求;

——提供激励,鼓励以较少成果获取较高价值,即鼓励各种创新(技术、机制、管理等);

——决定收入的分配。

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不包括工程造价改革的建设市场构建方案均是不健全的方案,也可能是会导致失败的方案。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有关建设领域中的改革方案均为一些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方案,遇到质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就大谈质量检验和建设监理;遇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就大抓设计审查;遇到招标中的腐败问题,就大抓所谓招标代理制;遇到拖欠工程款问题,就大抓合同管理和工程担保问题,而绝口不谈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或在一些重要的报告中只忽略一带而过。我们不能说上述工作不重要,但这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大家也都明白,治本的办法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但是,可能是因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难度太大,大多数建设领域的领导不愿意碰它。

为什么工程价格机制是建设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制呢? 

1.真正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是通过价值规律来起作用的。价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地调节建设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工程价格若真正实行市场化,就有可能自发地调节建筑市场的供求,就有可能通过企业成长与破产、退出维持建设市场的供给(建筑业企业)和需求(投资业主)的平衡,将可能促使一些效率低下的企业(可能是国有企业,也可能是其他经济属性企业)通过破产或转产退出建设市场,也可能有一些效率较高的,勇于创新而使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中小建筑业企业成为我国建设市场中的大型集团。但是很遗憾地是:我国目前的工程价格机制是半管制的,是通过定额中配价(或发布价格信息、指数调整)这种“量价合一”形式的定额概预算制度实施对工程价格的“半管制的”,这种价格机制虽然没有“政府指导价”的法定基础,但是通过政府的一系列工程造价管理规范性文件使它披上了实际的“政府指导价”外衣。这种工程价格管理机制不可能达到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建设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目标,并且由于定额水平相对较高(符合一般国有企业的水平)使得工程价格存在着较大的获利空间,从而使新的供给(施工企业)不断扩大,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

2.真正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通过竞争促使价格下降迫使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采取一切手段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这包括各种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使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有更大的竞争力,迫使其退出,从而相对缓和建设市场的竞争,为建筑业实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但是管制的价格却无法实现这一功能,因为管制的价格是扭曲的市场信息,这种不真实的价格信息必然导致竞争中不正当手段的滋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