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洗孔、裂隙冲洗(灌前简易压水):
1)帷幕灌浆孔孔壁和裂隙均需进行冲洗,待孔口回清水为止,孔内岩屑残留厚度不大于20cm.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若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
2)帷幕灌浆孔灌浆前均需作简易压水试验。
3)简易压水试验压力值为该孔段最大压力值的80%,但最大值为1.0MPa.压水时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吸水率按规范DL/T 5148-2001计算。简易压水可结合裂隙冲洗同时进行。
4) 对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的帷幕灌浆孔段裂隙冲洗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1)制浆:采用集中制浆,用高压灌浆泵通过11/2′铁管道将制好的浆液送至施工现场。
高速制浆机拌和时间不得小于30s,混合浆液从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超过2h.制浆站输出浆液水灰比为0.5:1,浆液应用比重计校核,其加料误差应小于5%,制浆站、中转站应每30min测定一次浆液比重。
输浆站的输浆压力应控制在0.5~1.0MPa,流速应控制在1.4~2.0m/s,以避免浆液沉淀或凝结。
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的要求。含有油类有机物及杂质的水,不得用于灌浆。
当工作面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日最低温度低于-3℃时,应做好机房、灌浆泵及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浆液温度不得低于5℃。
炎热季节施工时,机房应采取防热降温措施,暴露在阳光下的灌浆管路采取防晒措施,搅拌桶内浆液温度不得高于30℃。
为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扩散性和质量,我公司建议在水泥浆中加入贵州龙里高峡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NF-500高效减水剂,推荐用量为水泥量的0.15-0.6%,是否使用和具体配比由监理、设计决定。
2)灌浆设备及安装:灌浆用的风、水、电系统应有专用管路,以确保灌浆工作顺利进行,灌浆管路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
制、输、灌各系统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措施,以确保供浆和灌浆质量。
灌浆泵性能应与浆液类型、浓度相适应,容许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并有足够的排浆量和稳定性能,其压力摆动范围不大于灌浆压力的20%,否则应改用备用泵施工。
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2.0~2.5倍。
进入灌浆孔的浆液和孔内返回拌和筒的浆液必须经过过滤。
灌浆时射浆管距被灌孔段孔底不大于0.5m.
3)灌浆顺序:设计为单排孔,排内又分为二序,先施工I序,后II序。
4)灌浆方法和方式:灌浆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灌浆,不待凝”方法,灌浆方式为循环式。
5)灌浆材料:浆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μm方孔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灌浆用水泥应保持新鲜,受潮结块﹑超过保质期的水泥不得使用,水泥应分期分批进行品质鉴定,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灌进孔内。
灌浆用砂应为质地坚硬清洁的天然砂或人工砂,不得含泥团和有机物,粒径不大于2.5mm,细度模数不大于2.0. 6)浆液的水灰比及变浆标准:浆液水灰比采用1:1、0.5:1两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1:1.当压水试验不起压时,可直接采用0.5:1水灰比开灌;当吸水量大且压水试验起压时,仍按1:1水灰比开灌。
变浆标准: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小时,或当吸浆量保持不变,压力持续上升时,灌浆应持续进行,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级水灰比的吸浆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及注入率均无明改变时,浆液可加浓一级;变浆后如压力突增或注入率突减时,应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报告监理工程师;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7)灌浆压力:
8)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1L/min,延续灌注90min即可结束该段灌浆。
9)帷幕灌浆孔达设计孔深时,将孔内污物冲洗干净,并测量孔斜、孔深、方位角,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最后一段灌浆,灌浆结束后即可封孔。
串浆时的处理:灌浆过程中发现串浆时,宜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1)如被串孔正在钻进,应立即停钻。
2)串浆量不大于1L/min时,可在被串孔内通入水流。
3)串浆量较大,尽可能与被串孔同时灌注。但应注意控制灌浆压力,防止岩体抬动。当无条件同时灌注时,应封堵被串孔。对灌浆孔继续灌注,直至灌浆结束。立即扫开被串孔,洗净后进行灌注。
灌浆中断的处理:灌浆工程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宜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并作记录。
1)尽可能缩短中断时间,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如冲洗无效,则应扫孔重灌。
2)恢复灌浆后,开始应使用中断前的水灰比,如吸浆量相似或略有减少,则应逐渐加浓浆液,直至灌浆结束。如吸浆量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很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则认为该灌浆段不合格。施工单位遇此情况时应立即上报监理,并对该灌浆段的地质和灌浆过程分析后再决定是否继续钻灌下一段,质量检查时该部位应布置检查孔。
特殊孔段的处理:
1)在有涌水的孔段灌浆时,当涌水压力超过0.2MPa时一般采用下列措施:
a 灌浆前应测定涌水压和涌水量。
b 尽量缩短灌浆段长。
c 灌浆结束后屏浆时间不小于2h.
d 待凝时间不得小于48h.
e 必要时可在浆液中掺速凝剂。
当涌水压力小于0.2MPa时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2)大耗灰量孔段当灌浆段注入量达3t时,应采用下列处理措施:低压、浓浆、限量、限流、间歇灌浆;浆液中掺加速凝剂;灌注其他混合浆液。
3)遇岩溶管道孔段:
a 充填型岩溶管道采用与大耗灰量孔段处理措施相同;
b 空洞型岩溶管道应采用回填混凝土、石碴等处理措施,后进行灌浆;
c 有水流型岩溶管道应采用模袋技术回填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进行灌浆。
封孔 :
1)灌浆孔和检查孔结束后,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进行封孔,封孔灌浆水灰比为0.5:1,灌浆压力为该孔最大灌浆压力。
2)勘探孔和回填孔采用孔口封闭全孔一次灌注,水灰比为0.5:1,灌浆压力为1.5MPa.
3)灌浆孔、回填孔、检查孔封孔后,待孔内水泥浆液凝后,灌浆孔上部空余部份应采用导管注浆法或干硬性M15砂浆人工封填捣实。
质量检查:
1)检查孔的布置,由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根据灌浆资料、施工情况确定。
2)帷幕灌浆的质量应以分析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灌浆资料、钻孔取芯等综合评定。
3)检查孔数量:每一岩溶管道部位,至少布置一个检查孔。
4)灌浆检查孔的钻孔与取芯,压水试验一律按地质勘探标准进行。其孔径不小于75mm.
5)帷幕灌浆检查孔岩芯采取率应大于90%,并进行地质描述,岩芯应妥加保护。
6)帷幕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力为1.0MPa,检查孔段合格率为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及其下一段为100%,其余孔段合格率应在90%以上,其孔段指标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0%,且不集中,认为合格。
7)经检查合格的检查孔,当设计需要作为观测孔使用时,必须妥善保护,其余均需按灌浆孔要求进行灌浆封堵。
8)对帷幕灌浆孔、勘探孔、回填孔、检查孔的封孔质量应进行抽样检查,其数量为灌浆孔的5%.检查方法为对已完成封孔的钻孔进行钻孔取芯,要求钻孔深度6~10m,水泥浆液结石连续、密实。
9)帷幕灌浆防渗标准:吸水率为q≤5Lu. 6.施工进度计划进场时间:2005年3月10日前到达施工现场; 施工时间:2005年3月15日——2005年5月15日;工期67天。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