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务辅导:水电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优易学  2011-7-1 13:53: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4.施工组织

  4.1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

  为了高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将成立“乌江思林水电站K30、K31岩溶系统处理工程”施工项目部,组织结构如下:

  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技术部:2人;材料采购部2人;混凝土浇筑与封堵部50人;造孔与灌浆部120人;后勤、服务、水、电及机械维修:6人。

  4.2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

  5.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

  5.1施工顺序

  进场、施工前各项准备 → 临时设施 → 洞内清碴 → 锚杆 → 盖重混凝土浇筑 → 沿线溶洞、溶隙、断层等渗漏通道封堵及物探孔回填 → 150mm回填孔造孔及回填细石混凝土(或砂浆、碎石)→帷幕灌浆孔造孔及灌浆(预埋?76mm孔口管)→ 检查孔 → 清理施工现场 → 出场。

  1.施工准备:对主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及运行,检查辅助设备及生产工具的配备是否齐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坐标确定孔位并报监理复核、确认。

  3.造孔:风动冲击钻或电钻造孔,孔径不小于25mm.

  4.安装锚杆:达到孔深 并清孔后,插入22mm螺纹钢,长1.2m,外露0.35m,浇灌水泥砂浆。

  5.2.2盖重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 → 洞内底板清淤 → 支模 → 混凝土拌制 → 盖重混凝土浇筑 → 养护。

  2.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15,拌制前必须对所用的当地砂石料、水泥和外加剂送科研部门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经实验室检验合格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生产。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要有实验室检验合格证明。混凝土拌制时必须按配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计量,坚持过磅称重并保证砼搅拌时间,搅拌时投料顺序必须按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我公司建议在水泥浆中加入贵州龙里高峡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NF-500高效减水剂)的顺序依次投料,原材料投量偏差不能超过规范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值。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各种材料要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60秒。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坍落度测试和试块制作。拌制好的混凝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运至现场进行浇注,若因运输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浇注时,需重新拌制方能使用,耽搁时间较长或不合格的砼严禁使用。

  3.盖重混凝土浇筑:洞内底板冲洗干净,模板支护好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进行机械震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完毕作好养护工作。

  5.2.3 物探孔回填150mm回填孔回填细石混凝土(或砂浆、碎石、模袋砂浆)

  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 钻孔(孔径?150mm) → 混凝土拌制 → 回填细石混凝土→ 待凝,继续以上步骤,直至终孔。

  1.施工准备:对主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及运行,检查辅助设备及生产工具的配备是否齐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坐标确定孔位并报监理复核、确认。

  3.钻孔(孔径150mm):钻孔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将钻机对准孔位,开孔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大于10cm,然后将钻机底座找平并安装牢固,须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松动。钻进过程中须对钻压、钻速、转速、冲洗液流量进行严格控制。钻孔钻至溶洞时,应详细记录溶洞位置、是充填或空洞、脱空尺寸、洞内是否有水等。钻孔深度与设计孔深误差不大于20cm.

  4. 细石混凝土(砂浆)拌制:细石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15(砂浆标号C15),拌制前必须对所用的当地砂石料、水泥和外加剂送科研部门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经实验室检验合格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生产。细石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大于14cm,细石粒径不大于40mm.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要有实验室检验合格证明。细石混凝土拌制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计量,坚持过磅称重,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搅拌时投料顺序必须按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我公司建议在水泥浆中加入贵州龙里高峡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NF-500高效减水剂)的顺序依次投料,原材料投量偏差不能超过规范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值。细石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各种材料要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60秒。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坍落度测试和试块制作。拌制好的细石混凝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运至现场进行浇注,若因运输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浇注时,需重新拌制方能使用,耽搁时间较长或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回填砂浆时,砂浆坍落度要求大于14cm,拌制过程及要求同上。

  回填碎石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使用模袋技术,其砂浆坍落度要求大于14cm,拌制过程及要求同上。

  5.回填细石混凝土(砂浆):

  钻进过程中遇到岩溶通道时,即停止钻进,从孔口对该溶洞、溶隙、断层进行混凝土回填。首先进行导管安装,导管在安装前需在钻溶洞、溶隙、断层前分段拼装好,并要仔细检查,对产生变形和漏水的导管不能使用,内壁和接头要冲洗干净,接头处密封要完好有效,导管入孔后要居中,沉放稳定,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要能放混凝土,一般控制在50cm左右,对放入孔内的导管作好测量,准确记录总长度和每节导管的长度和排列顺序,导管直径采用Ф127mm,导管的长度控制在2~3m左右,导管顶端安装Ф60mm直径左右的漏斗,便于混凝土的投入。

  细石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导管埋藏在混凝土中,不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埋藏深度不低于2m,最大不超过4m,导管要勤提勤拆,每次提管最多不得超过2m.灌注时导管随细石混凝土面高度上升而提升、拆卸,一直到溢出地面为止。

  使用模袋技术回填砂浆,其方法可现场确定;此技术是我公司独有的一项成熟的施工技术,并在洪家渡、索风营、构皮滩等水电站的岩溶堵漏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6.如果是在水下回填混凝土,为保证回填质量,建议将细石混凝土改为水下混凝土配方,其拌制、回填的过程及要求与细石混凝土基本相同。

  7.待凝:混凝土浇筑溢出地面后,即停止浇筑,待凝24-48小时,然后继续钻进,遇到溶洞、溶隙、断层时继续以上步骤,直至终孔。

  5.2.4帷幕灌浆孔造孔及灌浆(?76mm孔口管)

  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 → 测量放线 → 安装孔口管(76mm)→ 钻进(孔径≥56mm) → 洗孔、裂隙冲洗(部份孔灌前简易压水) → 灌浆 → 封孔 → 检查孔。

  1.施工准备:对主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及运行,检查辅助设备及生产工具的配备是否齐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坐标确定孔位并报监理复核、确认。

  3.安装孔口管(76mm):为加快施工进度允许孔口管段分序灌浆后,同时镶注孔口管。孔口管的镶注,开孔孔径为91mm,钻至基岩面以下1.5m,待灌浆结束后,置入一根Φ76mm的钢管,钢管应高出孔口5~10cm,并且有丝扣。用灌浆的方法向孔内压入0.5:1的水泥浆,待孔口管外壁与孔壁之间返出同一浓度水泥浆后,导正孔口管,待凝三天后,方可钻灌第二段。

  4.钻孔(孔径开孔91mm终孔56mm):

  1)钻孔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将钻机对准孔位,开孔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大于10cm,然后将钻机底座找平并安装牢固,须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松动。钻进过程中须对钻压、钻速、转速、冲洗液流量进行严格控制。钻孔应按设计图纸注明编号和孔序,并作好钻孔记录,遇到岩层和岩性变化、孔内涌水、漏水、断层、洞穴、塌孔、掉块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分析钻孔和岩体情况,作出决定后方可进行处理或钻进。钻孔深度与设计孔深误差不大于20cm.

  2)每钻灌段应进行一次孔斜和方位角测量,尤其注意上部20m范围内的偏斜和方位角的控制,如发现孔斜超过要求时应及时纠正,其最大允许偏差按下表执行:

  3)钻孔时要分序、分段进行。钻孔次序应与灌浆次序相一致,同次序孔可同时施工,下一次序孔与上次序孔之间,在基岩中钻孔灌浆的间隔高差大于15m后下一次序孔方可开始钻孔。

  段长误差不大于30cm,遇有断层、地质不良地段,段长不宜超过3.0m.钻孔穿过软弱破碎岩体发现塌孔和集中漏水,应作为一段先进行灌浆。待凝24h后再钻进。当最后一段段长介于5~10m之间时,一般小于7m时作一段灌注,大于7m时应分两段灌注。

  4)钻孔结束待灌或灌完待钻进时孔口均应妥善保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