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流水线的物流配送矛盾与解决方案
来源:优易学  2011-4-9 13:19:3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生产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上单纯单向性、连续高效性、专业化、平衡性和主导性的特性,决定厂内物流作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围绕它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所以厂内物流具有很强的配合性、动态性、集散性和均衡性,同时这种特性又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的改变而改变,重新达到优化和平衡。 
  一、生产流水线的物流配送矛盾 
  1 、生产线上存在的矛盾 
  生产流水线高效率的生产特色和低效、繁杂的物流配送,成为约束厂内物流通畅的一个瓶颈。如某企业在进行生产物流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 1 )虽然物流容器有了初步的标准化,但是对容器的使用方法却仍是没有规范,包装并未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堆放仍显杂乱。在操作效果上,实质仅仅是切换了容器而已。 
  ( 2 )经过前期改造,各处物流能够顺利到线上,但是操作并没有 JIT (即在适当的时间只配送适当数量与质量的料品到适当的地点),仍有稍微的余量,导致料的累积余量增加,堆放在线体边,仍影响了后续物料的配送,停产现象仍不时产生。 
  ( 3 )体积庞大、份量又重的不同类型的产品,造成工人劳动效率低,产品装配质量下降;同时,因产品在线上的设备的利用率大为降低,线上某台设备或某道工序一旦出了故障,使停机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运行,使生产线的可靠性大为降低。 
  ( 4 )原来设定的生产线是具有较强刚性的,对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较差,当转产时,生产线上的物料上下线比较忙乱,因线上各工作中心的工人已经设定,这一方面使工人吃力的搬运(尤其是大件)影响生产;另一方面又常导致物料该上的没上,该下的没下,料品混乱,使生产运作几近瘫痪。 
  2 、矛盾产生的原因 
  ( 1 )思想认识上,由于对厂内 “ 物流配送 ” 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不少员工以为,标准化仅限于容器的标准化,而未达到认知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和运作上的标准化,即物流改造尚未触及深处与细节,便之容易流于形式与外表,使物流改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 2 )配送的准时化打了折扣。由于配送人员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 “ 配送就是保证生产线上有料 ” , “ 多送一点也没关系 ” , “ 这次多送点,下次便可少送点 ” ,却未考虑流水线的节拍性和动态性,导致徒劳无功和增加线上的负担。 
  ( 3 )对产品的把握不够。不同产量,不同类型的产品未根据自己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产品布置方式。 
  ( 4 )单一流水线因其自身的缺陷,导致效率虽高,却没有柔性,多种类型的产品且频繁轮换导致流水线不负重苛。 
  二、解决方案 
  1 、对物流事业部及有关员工进行新一轮的物流配送思想培训,使物流改造成为全员性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规范,真正触及到每个环节的细处。 
  2 、净化流水线上产品种类,对于量多、标准化的轻型产品仍配置与流水线上生产,但采取混合流水线的形式做平面布置,如(家电业中的空调、冰箱),为使配送达到 JIT ,我们重新根据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确定所需的生产规模,并重新计算节拍,求出使装配线所需的工作中心数量或工人数量最少的配置方案,或者根据现有的工位设计和设备布置,设立工作中心节拍最小化的方案,从而使各工作中心的单件作业时间尽可能的等于节拍或节拍的倍数,使每个工作中心或工人的作业空闲时间最少。计算负荷系数,已验证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节拍和工作中心及人员配置确定后,根据零部件的大小,尺寸,单位产品的配备数,所用的物流容器,单个物流容器的装盛数,可以计算出该物流的合理配送周期(可设定为节拍或其倍数)。 
  通过计算可知,不同的料品可用不同的标准容器,并且,不同的容器盛装特征性的物料,使配送周期可能不同,但是全部可以设为尽量等于节拍或其倍数;同时为了减少配送次数,提高配送的规模性,根据工序同期化原则,合理调整节骤,不同的料品均可以设定为 2 小时或者其倍数( 4 小时或 8 小时)配送和空容器切换,以免产生余料或因容器堆放而堵塞物流通道;同时,引入灯板管理系统,设置料品在工位器具上暂存处的报警装置,通过 “ 灯光看板 ” 的原理,导入快速响应系统,大大提高了配送的可控性和 JIT 程度。也缓解了转产时的尴尬局面,增强了生产线的柔性。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