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营销实施的投资决策
网络应用于营销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取顾客信息,使企业做出更加高速而有效的反应,但网络本身并不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它仅仅为此提供了通道,通道要发挥作用,势必要求企业具备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处理及决策系统。因此,这必然涉及一整套信息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问题,从而企业花在网络营销上的信息技术投资便十分可观了。
此外,网络及其配套信息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之所以值得企业高度重视,还由于存在着成本的潜在增长性问题。一般而言,在软硬件开发上每1美元的花费,意味着今后每年将造成0.2美元的营运成本以及0.4美元的维修成本,即1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将造成每年60万美元的额外开销。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不考虑,为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如此高的投资是否值得。
1. 网络营销的投资成本及其管理
对于网络技术投资,企业的主要决策人可能会面临两难选择:竞争上的需要使得企业必须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但未来难以控制的成本及难以预测的收益又会使企业犹豫不前。
网络技术成本管理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出系统投资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这不仅仅包括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各个成本项目,还包括许多隐藏成本在内。
网络技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是网络技术成本的不好辨别性。在建立起网络之后,几乎有一半的费用都投入到个人电脑、办公室自动化及改进会计业务等配套功能上了。各部门负责编写各处的预算,但许多涉及整体组织调整的衍生成本根本就未进行追踪。因此,为了进行有效的网络技术投资成本管理,有必要彻底了解其基本构成。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看,其成本包括两大部分:
(1) 供应者成本。
所谓供应者成本是指最终由业务部门所承担的、自信息供应者(信息部门)那里划转或转移而来的成本费用。在转移的供应者成本当中,尤其要注意网络系统的维护费用。因为现有系统若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可能会陷入瘫痪。
(2) 使用者成本。
使用者成本是指直接发生在业务部门的关于使用网络系统方面的成本,或者由信息部门支出但可以直接归算到业务部门的费用,包括配置在业务部门的电脑等硬件购置费及使用、维护费等。
组织过程中的成本,如管理和学习所花的时间以及教育费用等,都是较少或没有列入预算中,而与系统开发费用相比十分可观的费用。
供应者成本可以通过"准利润中心"或"模拟利润中心"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无需依赖传统的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分配方式。所?quot;准利润中心"方式是指,信息部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网络基本线路、基本系统及配套信息技术的投资与开发;并制定价格,根据业务部门各自的使用情况收取费。这样,哪些部门应该负担什么和多少成本费用便很明晰了,而且比硬性摊派成本更有说服力。当然最主要的是能使业务部门意识到网络对本部门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部门不能成为真正的利润中心,否则容易导致业务上的矛盾。比如,若信息部门为了扩大本部门的利润而收取高额费用,将会损害业务部门的利益;同时,信息部门将有可能过度追求对外承揽服务,进而影响内部服务服务的贸易。
2. 网络营销投资的效益评估
人们一方面关注网络技术的投资、成本和风险,但更为看重的是网络建成之后的效益问题。当然要想计算出在营销及内部管理中运用网络空间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由于网络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因此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评估其经济效益。此外,网络的建设本身并非产生效益的惟一来源,近似于铁路建设,网络建设最根本的作用在于促使企业以新的思考方法去重新规划其营销活动,并调整内部组织与管理以适应这一新的营销理念。
综合起来看,管理阶层需要意识到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所创造的效益,与研究和开发十分类似。研究三开方面的投资与效益之间存在时间差,使得两者很难直接联系在一起,网络技术开发同样如此。
(2)同一技术上的投资,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组织与管理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3)网络零售、服务等手段产生的效益可能无法独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因为它并不能直接使企业的总体成本减少,而且它的目标在于提升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度,这此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网络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益,企业需要为其单独设计一套"主锚指标"(Anchor Messures)。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往往被计入业务部门身上,而信息技术本身却成了耗费金钱的累赘。主锚指标的建立需要管理者判断出该项信息技术的最终作用点,并设计一项或一套指标来反映其效果。
在建立指标方面,网络技术比其他信息技术更为方便一些。因此网络技术直接运用于营销,因而与市场占有率、销售额等指标能够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网络技术的作用可分为对内与对外两部分:对内可以降低通讯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信息的处理与传播速度;对外可以提升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度。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功能制定相应的主锚指标以反映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效益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