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第十一章第四节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流程
来源:优易学  2011-9-29 11:05:3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一、采购及供应物流
  采购物流是指任何物品从卖方(供应商)到买方场所(公司)进行的转移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信息、管理等方面。采购物流系统由包装运输物流、暂存检验物流和物料入库物流三部分组成。采购物流系统的结构是由位移载体、存放载体、位移路径构成。
  (一)企业采购流程
  第一步:确定购货订单说明书
  在采购流程的初始阶段,企业需要确定采购需求,公司也面临着“制造或者购买”的选择问题。必须决定哪些产品或活动将由公司自己制造或者执行,哪些产品或活动将被对外转包。随后要讨论的就只是外包的问题。这个过程从草拟所要购买的项目的说明书开始,而这些说明书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第二步:选择供应商
  在说明书中定义和说明采购需求之后,购买者就可以开始他的市场考察了。实际上这些步骤相互交织。在制定出技术规范后,会进行实际可行性和成本评估。基本技术的选择—通过它才能实现产品设计—经常是通过头脑中的一些供应商的名字做出的。实践中,选择这个步骤包含了几个独立的步骤:
  1、决定对外转包的方法;
  2、供应商资格的初步认定和确定投标人名单;
  3、为报价申请和收到的标书的分析做准备;
  4、招标竞价;
  5、确定供应商。
  选选择供应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总包和分包之间做出选择。在总包的情况下,完成整个任务(经常包括设计工作)的责任被交给了供应商。在分包中,任务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包给不同的供应商。协调由委托人负责。分包通常能够节约开支,但是很容易失控。
  第三步:购货合同
  选定供应商之后就要制定一份合同。对于不同的产业,合同可能涉及特定的附加条款和条件。购货协议的技术内容自然取决于所要购买的产品或项目。特定的商业和法律条款和条件依据每份合同的变化而不同,而差异是由采购政策、公司文化、市场情况、产品特征等引起的。这限制了标准购货合同的使用。接下来讨论购货协议的几个重要方面。交货价格和条件通常购买者会坚持固定的价格,这是通过竞标或谈判达成的,它是委托人和供应商都可以接受的。财务责任必须明确定义。理想上供应商应当愿意接受所有的风险,在这个范围内这些都不是排除在契约之外的。从成本控制或预算管理的远景来看,选择固定价格是毫无疑问的。在实践中,购货协议中会用到不同的价格协议。
  第四步:订购
  在合同的条款和条件达成一致并记录在案后,订单就可以发出了。有时,合同实际上就是购货订单。在其他时候,例如在常规采购时,购买方会就滚动式合同进行谈判,包括较长时间内需要的材料(一年或更长时间)。
  第五步:发出订单
  接下来,购货订单按照这个合同发出。在这种情形中,订约和订购是独立的行动。
  购货订单通常是从购货申请单或领料单开始(电子的)。对于生产和库存物品,这种申请单是由物资需求计划系统通过比较一定时期内生产所需要的原料数量和有效(输送)库存量得出的。当库存量低于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时MRP系统通过详细的原料或购货申请单向采购部门发出信号。许多先进的(综合的)物资计划软件包能够用电子的方法将这些需要转换为购货订单。
  在向供应商订货时,明确发给供应商的信息和指令是十分重要的。通常,购货订单会包括下列要素:订单编号、产品的简要说明、单价、需求数量、期望的交货时间或日期、交货地址和发票地址。所有这些数据都需要在由供应商发出、用作简化电子匹配的交货单据和发票中反映出来。
  (二)企业采购绩效评价体系
  在建立采购绩效评估子系统时,要正确、重点设定与选择最能反映和代表采购绩效的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评的目的、原则、程序与方法,合理选定考评人员和设置考评机构,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和认真搞好考评工作总结,保证考评内容重点化、考评指标定量化、考评手段科学化、考评结果客观化。
  一般来说,采购组织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来料合格率、采购价格差异比率、采购周期、供应准确率、库存周转率、服务满意度等。企业如能建立部门绩效子系统,并持续进行评估,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改善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案,确保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
  二、生产物流
  (一)生产物流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伴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即按照工厂布局、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实现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等物料在工厂内部供应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车间与成品库之间流转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包括原材料的供应管理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存货、仓储和分销直到最终用户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生产物流是企业进行物流分析与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精益生产方式、灵捷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的要基础。
  企业生产物流实际上是对生产系统的优化过程,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快速的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的要求。
  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的因素在很多,主要有:企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供应链协作水平。
  (二)生产物流特征
  1. 连续性、流畅性。它是指物料总是处于不停的流动之中,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流畅性。
  2. 平行性。它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应实行平行交叉流动。
  3. 比例性、协调性。它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之间、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以适应产品制造的要求。
  4. 均衡性、节奏性。它是指产品从投料到最后完工都能按预定的计划均衡地进行。
  5. 准时性。它是指生产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
  6. 柔性、适应性。它是指加工制造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
  (三)生产物流管理
  从生产物流计划管理上,生产物流计划制订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预测信息,以保障计划的执行率。企业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也是生产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就是要在企业生产计划策略的指导下,根据生产预测和优化决策来确定企业的生产任务,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同各生产要素进行反复的综合平衡,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对生产任务作出总体安排,并进一步对生产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以保证计划任务的实现。编制一个科学的生产计划,除了要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经营的环境外,还要使用有关企业生产活动的许多基础资料,如生产工序能力、工序的作业率、生产效率、主要原燃料和能源单耗、副产品的发生量等。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资料是编制生产计划的基础。因此,编制生产计划前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资料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这些资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需求的,如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方针政策、竞争者情况、原材料及其它物资的供应情况、国家计划及订货合同协议、市场需求等;另一类是反映企业内部条件和可能的,如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目标、劳动力及技术力量水平、生产能力水平、各种物资的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和成本水平、服务销售水平及上期计划完成情况等。在这些资料中,尤其重要的是反映外部需要的市场需求量和反映内部可能的生产能力两方面的资料,而它们必须通过生产预测和生产能力核算取得。
  在库存管理上,企业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要有合理的定额依据,在制品和产成品保持合理库存。就生产过程的角度而言,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必要的库存量是防止供应中断、交货误期、保证生产稳定和连续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提高供货柔性、适应需求变动、减少产销矛盾。但库存同时也需要占用资金、支出库存费用,过量的库存会掩盖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应该合理压缩库存。
  在生产调度上,调度机构设置应该配套化,调度手段要多样化,信息反馈要实时化。
  在工序能力匹配上,要注重企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能力相互匹配,避免出现能力不足或能力过剩现象。
  在信息系统建设上,企业要利用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平台,实现物流领域及
  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这是企业生产和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三、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
  (一)仓储
  仓库储存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它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质产生时间效果,实现其使用价值。
  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调节供需的功能;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4).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仓储合理化 1.实现ABC管理2.科学的库存控制3.应用预测技术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在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
  (二)装卸搬运
  1、装卸搬运的基本作业形式:
  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装卸搬运的基本作业形式有:堆放拆垛作业、配货作业、移送作业、其他作业。
  2、装卸搬运的设备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药大量使用电板、托盘、标准料箱、料架、料斗、装运项甚至集装箱。各种器具既要根据不同物料采用多样形式,又要考虑标准化问题。在生产车间内,企业与企业之间通常应采用标准化的、集装单元的托盘、料箱、料架,集装单元化是物料搬运自动化的重要标志。
  3、装卸搬运的设施
  装卸搬运的设施包括站台、码头、装卸线、调节平台、高路基、渡桥、雨棚、仓库、货场以及动力、维修、照明等辅助设施。
  4、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原则
  要实现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省力化原则、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活性、合理利用机械、连续化原则、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集装单元化原则、人格化原则、提高综合效果。
  (三)包装
  1、包装的分类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包装可以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2、包装材料和形式
  各种形式的包装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纸及纸制品,包括牛皮纸、玻璃纸、植物羊皮纸、沥青纸、板纸、瓦楞纸板;塑料及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钙塑材料;木材及木制品;金属,包括镀锡薄板、涂料铁、铝合金;玻璃、陶瓷;符合材料等。
  以上述材料制成的各种形式的包装主要有:包装纸、包装箱、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筒)等。
  3、常用包装技术
  物流活动中常用的包装技术主要有:防震保护技术、防破损保护技术、防锈包装技术、防霉腐包装技术、防虫包装技术、危险品包装技术、特种包装技术等。
  4、包装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要求做到:包装的轻薄化、包装的单纯化、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有利于环保。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