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通关自考电子商务专业专家支招
来源:优易学  2011-1-7 11:21:0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谨记:读书的成本是时间 
  5、我们该读什么样的教科书? 
  首先,选择经过时间考验、版本多次更新的畅销教科书。比如:菲利浦·科特勒(Kotler)的“营销学”,罗宾斯(Ronbins)的“管理学”、“****行为学”,萨缪尔森(Samuelson)或曼昆(Mankiw)的“经济学”。经济学或管理学上的经典名著就更可以放心去读。
  其次,即使某学科找不到经典教材,总会有长期研究某领域的作者,看他出的书;作者一定要“著”,而不是“编”、“主编”、“编著”。大体来说,前者有知识积累,是多年研究心得,写书有****、条理、系统,价值高而持久,后者则相反。 
  同等条件下,尽可能看国外教材。在IT、互联网、管理等领域,国内教科书的质量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太多。选好书,读起来才会受益。 
  6、除了专业书籍,我们还应该读些什么? 
  如果说专业书籍是“专”,其它阅读就应该“杂”一点。看小说可以,但光看小说,就有些偏了;起码应该看看人物传记。看历史可以,但只读中国历史就有些偏了;起码还应该看看英国史、美国史。看孙子兵法可以,但只读先秦 “典籍”就有些偏了;起码还应读一读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 
  对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书,量力而行涉猎一些,有好处。但不管读什么,都应该兴趣当先。自己的兴趣自己知道。凭兴趣进行的“泛读”,既是消遣,也是一种学习,不知不觉中会获得潜在收获,自身的文化层次也提高了。 
  7、我们在读书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看什么信什么,读的多,想的少。“书”容易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产生影响,吃亏不少。不读观点相对、相反的书,读书容易“走偏”,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偏见。同一主题的书,多找几套,多看几种,高低优劣不难判断。 
  第二,不同学科交叉阅读。比如,读两个小时书,我可能会这样做:半个小时看心理学、半个小时看传播学、半个小时读教育,剩半个小时思考。看是否能把不同领域的东西联系起来,或试图发现共性,或拿某个学科的理论试着解释另一个学科的问题。 
  第三,集中阅读。在某个阶段只读某个作家的书,或只读一本书,直到看腻,短期再也不想看为止。“杂”读不意味什么也不深入,杂读还可以精读。从内容、方法、信念等方面获得益处。 
  8、上互联网我们应该怎样读? 
  互联网上的各类网站是专业阅读与课余泛读内容的重要来源,别轻易放过。 
  教科书质量难保证,要靠专业站点弥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管为自己定位为哪个方向,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科、行业的发展比,总要晚上一拍半拍。常上各类专业网站,对一些专业网站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学习,同类网站之间相互比较,久而久之,自然对该行业发展了然于心;除了专业内容,上网还可以用于泛读。网上泛读应该有目的。若是好坏不分,没有取舍的话,只会分散精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