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
来源:优易学  2011-11-25 14:28: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1. 复位

  屈曲型脊柱骨折:为最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① 双踝悬吊法:患者俯卧,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将两足徐徐吊起,使身体与床面约45°成角.

  术者用手掌在患处适当按压以矫正后凸畸形,此法复位前可给止痛剂或局部麻醉。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② 攀索叠砖法:此法是一种过伸位脊椎骨折复位法。先令患者双手攀绳,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双足踏于砖上,然后抽去足下垫砖,让身体悬空(足尖触地),脊柱呈过伸位,医者站在患者腰后,将后凸畸形矫正。适用于体格健壮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③ 垫枕法:使用此法时,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

  此法若配合练功疗法效果更好。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过伸复位后维持整复效果。

  ④ 攀门拽伸法:此法是使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患者双手攀住木板上缘,用三人在下腰部与双下肢拔伸牵引,医者用双手按压骨折部进行复位。这是一种非过伸位脊柱骨折复位法,适用于不稳定性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或粉碎骨折,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

  ⑤ 持续牵引法:对于轻度移位、无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一般采用枕颌布托牵引。即将枕颌布托套住枕部与下颌部,通过滑车进行牵引,头颈略后伸,牵引重量2公斤~3公斤,持续牵引4周~6周。

  伸直型脊柱骨折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若颈椎部损伤时,可采用颈椎中立位枕颌布托牵引,必要时可使颈椎稍向前屈。无脊髓损伤者,持续牵引4周~6周后,换带颈托或石膏围领保护。腰椎损伤时,应避免脊柱后伸,根据需要将脊柱安置于伸直位或略屈曲的位置。

  2. 固定方法

  脊柱骨折脱位整复后,应予以适当的固定。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属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3. 练功活动

  胸腰椎骨折通过练功活动可以达到复位与治疗的目的,不但可以使压缩的椎体复原,保持脊柱的稳定,而且由于早期活动可增加腰背肌肌力,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亦可避免或减少后遗的慢性腰痛。伤后若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应在复位后第2天起开始逐步练功,一般4周以后即可带夹板下床活动。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卧床1周~2周后开始练功,下床时间应在6周~8周以后,且须用胸腰椎夹板固定,伤后4个月内应避免向前弯腰的动作。

  对于屈曲型脊柱骨折练功应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足跟部五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早期即可采用此法。

  三点支撑法:仍仰卧位,患者用头部及双足跟部支撑起全身,并尽力将背部腾空后伸,双上肢屈曲搭于胸前。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

  四点支撑法:仍仰卧位,将双上肢高举于头上,手掌撑在床上,远端双足跟部与双手掌同时用力将身体腾空后伸如拱桥,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特别是青壮年患者。

  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后伸,双下肢伸直并拢,在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伸的同时,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一点着床呈一弧形如燕子点水状。适用于骨折中后期。

  4. 药物治疗

  按伤科三期辨证论治。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