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复习指导:针刺奇穴治面瘫
来源:优易学  2011-11-22 10:55:2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所谓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嘴眼㖞斜”,常见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最为多见。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可发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患者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患者面部表情动作完全丧失,眼睛不能完全闭合,露睛流泪,前额无皱纹。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初起时在耳后、耳下及面部或出现压痛,或有感冒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以及听觉障碍。

  本病在治疗上西医多用激素、维生素、抗炎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十余年来,笔者用针刺奇穴的方法,治疗5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23岁,最小18岁,平均20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1天。

  1.2治疗方法取穴:以局部近取与循环远取相结合。处方:以奇穴“牵正穴”为主穴(每次必刺),另取四白、颊车、地仓、太阳、承浆、合谷、太冲。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方法:用1~2寸毫针直刺或横刺透穴或斜刺,根据病情,每次取4~5穴,宜中强刺激,局部有酸胀感时为得气,留针20~30min,每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1.3治疗效果52例患者经治疗后,面部表情恢复正常、无自觉不适症状为痊愈49例,占94.23%;症状和体征消失、笑时口角稍有歪斜为显效3例,占5.77%。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2个疗程。

  2典型病例

  患者,女,20岁,学生,2003年9月就诊。主诉:右侧面部不适两天,患者于两天前乘车返校后,当晚开窗睡觉,晨起后即感口眼歪斜,右眼闭合不严,右额纹消失,右鼻唇沟变浅,口向左歪,吃饭挟食,鼓腮漏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散,诊为面瘫。此病由于长途劳累体虚,风邪入侵经络所致,按上述治疗方法,以“牵正穴”为主,10次后痊愈。

  3体会

  治疗本病,以早期为好,发病后可先服活血祛风通络之中药治疗,5~7天后配合针灸,可完全治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本组患者,大多数1个疗程治愈,就医较晚者,需2~3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1)发病初起,不宜针刺,多在5~7天病情稳定后再行针刺。(2)治疗期间,免受风寒,每次针后,可作面部按摩或热敷。(3)用眼药水点眼,以防眼部感染。(4)周围性面瘫应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后者为面神经核以上病变引起,仅见面颊松弛,口角歪斜,但可皱眉、闭眼。另外,一些患者求愈心切,同时采用多种治法,如电针、封闭、割治、挑针,再加上中西药物一起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面部血管神经丰富,刺激过度实际是一种损伤。有时会引起肌肉疼痛,或出现面部肌肉痉挛,甚至萎缩等。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