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婷,上海电力学院00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上海新东方学校中级口译班(ZY021)及高级口译班(GY032)学员。2002年9月高分通过中级口译考试,2004年9月一次性通过高级口译考试的笔试和口试。现正攻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学硕士。
笔试阶段余热未散,更为重要的口试阶段又再次硝烟四起。顺利闯入第二关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然而谁能如春风得意,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平日的英语功底之外,对口试现场的了解以及备战阶段的冲刺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中、高级口译考试全过程,并顺利取得证书的考生,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的应试之道,希望点滴经验能为更多在口译战线上奋战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
第二阶段考试对很多考生而言都可谓高山仰止,因为它不仅仅要求考生具有极强的中英文转换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口试分为口语和口译两个部分,前者通常被称为后者的预热阶段,因此绝大多数考生均能通过口语部分的测试。口译部分共四篇短文,前两篇英译中,后两篇中译英。中口和高口每篇文章均为120-140个词,不同在于中口每篇文章分为四段,每段长度为30-35个词,口译时间为10-25秒。而高口每篇文章分为两段,每段60-75个词,口译时间为30-50秒。因此,高口与中口相比,难度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增多,还在于对短时间记忆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上。
考前: inch by inch, it’s a cinch
口译是实力和技巧的双剑合壁,实力部分的准备对任何一种考试的应试者而言都是同样艰辛而漫长的。英语学习只有技巧,没有捷径。要想顺利通过口译考试,平常对词汇量、听力、口语方面功力的积累自然不必多说,而最后的备战阶段,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紧抓教材和全真题。很多朋友认为考试涉及教材内容的最多不过1/4,因此完全可以不用指定教材,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如果能熟练掌握教材中各个篇章的分类词汇和固定句型,并能学会用固定的口译模式翻译新的内容,那么一本教材足以应对考试中的四篇文章。这一阶段,对教材和全真题不可以再用sight interpretation的方法,而应该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听完一段录音之后马上口译出所听内容,即使遇到不会译的词句,也要迫使自己运用现场应变的能力解决难题。在整篇文章译完之后,可以对照答案,查漏补缺,熟记术语和固定表达法。
当然,我并不鼓励用一字不漏背诵教材的方法来应对考试,因为考试中只要你能清楚表达听到的内容,不管你的表达是否地道,是否文采飞扬都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参考书方面除了教材和全真题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考试非常接近的热身段子。在这点上,新东方
考中 :give it your best shot
准备充分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上阵了。由于口译考试的特殊性,现场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参加口试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考试现场的流程。
2) 口语:考生进入备考室之后,工作人员会发给每人一份口试题,试卷上有topic和questions for reference 准备时间为5分钟,考生不可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中口要求考生就topic做3分钟陈述,而高口要求时间为5分钟。这部分的技巧为紧扣topic,按照questions的顺序快速构思出基本结构,如有必要可在口试证或考生须知的背面写下outline和keywords。准备时间结束后,工作人员收回试卷,将考生按号码领至各自的考场外等待考试。考生可利用这几分钟再次回顾outline,因为口试时是不允许看提纲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切勿紧张。进入考场后,两名主考官检查准考证,开始口语部分测试。通常考生均能顺利通过口语部分,而且如果发音和语流较好,在讲到2分钟左右时考官就会示意考生停止,并开始口译部分测试。
3) 口译:口译前两篇为英译中,对很多考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因为首先要听懂之后才可能转化为中文。我的体会是口译现场一定要反应迅速、沉着镇静、懂得取舍,切不可紧张过度、方寸大乱。笔记不可以多而乱,以免记完之后反倒形同陌路,应该以听和理解为主,笔记为辅。遇到不会译的难点时一定要记得用explanation、simplification等技巧,如果确实忘记所听内容时,可以推测大概意思,因为作为口译to say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to be silent.
考后 :you win from the doing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