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A、B、C都只是公私合营企业多体现的方针,而非利润分配政策。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GCD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D项是完成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这三项都是为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的体现和要求。
11.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扩张实现经济增长,其特征是数量增长,外延扩大,一味追求高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其特征是质量提高,内涵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据此分析,选项C为正确答案。
虽然选项A、B、D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容,但都不完整。
1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内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C、D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促进两岸交往、了解和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都不符合题意。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可见,C、D两项均不正确,选项A为正确答案。
选项B指的是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经济增产方式,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是我国的国体,C项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D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均与题意不符。
15.中国GCD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1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1年9月中共召开十五界六中全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B、D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与题意不符。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已知其因而更进于行”表述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包含了知行结合、不可分割的思想。因此选项A、C、D正确。
选项B是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E项属于《古文尚书》中“行重知轻”的观点。
1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答案】DE
【分析】本题考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画饼不能充饥”中的“画饼”是意识性的东西,是人脑对物质性东西的反映,之所以不能“充饥”是因为意识性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性的东西,不能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因此选项D、E正确。
选项A、C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错误表述。B项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江泽民在庆祝中共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又说:“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江泽民的这段话,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见,选项A、B、C、D、E均正确。
19.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BCDE
【分析】本题考点: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后者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使我们看到从一次孤立的生产过程所看不见的特点,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可见,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产品(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二者的统一。因此选项B、C、D、E正确。
选项A是研究资本周转和循环所要解决的问题,与题意不符。
20.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意义及其发展。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来源角度分析,它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就其科学内涵来说,是研究价值创造而不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就其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但只有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才能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其真正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因此选项A、B、D、E是正确答案。
由于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创造的理论,而非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因此选项C错误。剩余价值理论才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2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对商品价值及资本获取利润的影响。
平均利润率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许多部门获得的利润就和这些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了。一些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利润会大于本部门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而一些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利润则会小于本部门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水平的部门,获得的利润才同本部门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相等,可见,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可见B项错误,选项A、C、D正确。
由于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价值的变动仍然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因此E项也错误。
22.毛泽东在《<GCD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GCD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