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此书为陈先奎2006年考研政治封山之作,继2004年直接命中6道大题之后,2005年再续”押题”神话!
第1题 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与前途,在中国GCD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错在何处?
(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GCD》一文中完整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论”思想,后来又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形象地比喻为文章的“上篇”与“下篇”。
请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
(3)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1949年前后的中国革命实践,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及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二次革命论”的右倾机会主义割裂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两次革命之间必须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超越阶段,实际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影响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2)毛泽东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必将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掌权,就保证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新民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
③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路。
④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营经济的建立,私营工商业和农业的合作化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实践基础;
⑤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相关得分角度】
———列宁以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请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在华统治势力的腐朽统治,造成中国对外没有独立自主,对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尖锐的矛盾,中国革命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产物;
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的反抗这种命运的过程。GCD成立之前的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等,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分析解放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推翻三座大山及其代表的落后生产关系和腐朽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建设和改造并举,巩固和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2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王明提出过“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分析这一错误观点,并且说明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思想和实践。
【答案要点】
(1) 王明的这种主张是错误的,是右倾投降主义的一种表现。
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又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是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留在抗战阵营内部,又执行反共、限共、溶共政策,害怕和反对GCD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人民民主力量,随时企图削弱和消灭GCD。因此,"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只能把GCD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必然导致GCD和抗日民主力量的大失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是空前的民族团结、复杂的阶级矛盾及其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密切联系;
(3)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①无产阶级(通过GCD)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GCD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须统一,又须独立。这是中国GCD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
②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中国GCD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在对顽固势力的斗争中,中国GCD还采取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尤其在抗战时期与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合作时,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同他们形成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④革命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相关得分角度】
——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形式的形成原因、优点、缺点和经验教训。
(1) GCD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同时保持GCD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GCD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推翻了封建军阀,迅速壮大了GCD的力量和思想影响,在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3) 国共合作是在承认和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排共、统一战线的发展在GCD内滋生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等对GCD产生了不良影响,并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必须坚持GCD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GCD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资产阶级采取既斗争又联合的政策,建立GCD领导的革命武装。
——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①“二次革命论”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②“天然领导权”思想虽然在理论上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但在资产阶级右派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激烈斗争面前无所作为,实际上也就是丧失或放弃了领导权;
③“一次革命论”的“左”倾错误脱离了广大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上层,根本不可能实现领导;
④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有无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观点是: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领导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能胜利。革命有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革命能否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
第三,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本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而取得革命胜利。
第四,必须树立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思想。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善于团结和率领广大同盟者向共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并给以政治教育;在和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情况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又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争取和团结一切同盟者。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这一点决定了中国革命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敌人势力强大,决定了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这也要求建立统一战线,在长期的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取得革命成功;和无产阶级一样,中国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其他中间力量都程度不同地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且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内部有矛盾,可以利用这些矛盾争取暂时的同盟者。
第3题 根据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理论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
【材料】
(1)在大革命时期,国共采取“党内合作”模式,我们党曾经提出“劳农专政”、“革命民众政权”等。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中期,民族资产阶级追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脱离革命,我党提出工农民主政权“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实际上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组成的政府。
(3)1935年瓦窑堡会议改提“人民共和国”口号,1936年又提出“民主共和国”口号,并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
(4)抗战后期提出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归结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演变,一是根源于不同革命阶段的阶级关系变动,二是根源于不同时期的阶级力量对比,是GCD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人民大众的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
(2)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主张专制独裁,不惜以内战建立“一党专政”,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民主党派要求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反动派“一党专政”和内战、镇压面前破产;另一方面,中国GCD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大发展,中国革命胜利在望,推动各民主党派接受GCD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应运而生,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4题 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王明主张“城市中心论”,剖析以上错误观点,并且分析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内容与创新。
【答案要点】
(1)“城市中心论”没有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照搬俄国革命道路的模式,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毛泽东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的道路要走与俄国十月革命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GCD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3)毛泽东革命道路的创新:
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提出了完整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责任编辑:虫虫